2024年3月17日 星期日

240317日夜24°C 85%:鐵拳之後...

    復活節北上開心注意:地溝油十幾年後有新招,用極廉價料預製菜,例如梅菜扣肉(見ST市民北上消費慎防「黑心」預製菜)。
    赴日賞櫻注意:有喜有憂。喜的是北陸新幹線由金澤延伸到敦賀;憂的是近日有鏈球菌感染導致的「中毒性休克症候群」(STSS),致死率可達30%。 
    *7.1立會暴動12被告囚54月至82月:2019年的大案差不多了吧?犯事判刑在所難免,否則無以法治。但人心落定後,是否早日轉進reconcile階段?
    19年的狂暴是社會心態極度扭曲下造成的。但大批人失卻常理通常只見於特殊的時空,在98%的正常環境下不會發生。長遠來說,正所謂“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和解才可望根治極度歪曲的心態。當然,要輔以教育、就業...等措施。
    這裡講的不是針對獄中人個別感化,這看報道已見成效,而是重建整個社會的氣氛。
    *我不是天主教徒,或會誤解,但的確感到有點微妙:若有人向神父告解時,提到可能違反國安法、23條的想法、行動,神父是否有責任“見疑即報/Spot and Report”,否則可能面對法律責任?港法與宗教職責的千年守則如何reconcile?
    *韓醫抗府持續升級,教授集體辭職。僵局至今已2-3周,但未聞有大量病人失救。是韓國病人百毒不侵還是消息被壓住?
    *在位已25年的俄統篤定再幹6年。任滿也還不到80,美國人羨煞。
    俄這次大選,唯一待定的是:當選者得票有多高,95%還是97?
    俄人性烈。反對派對抗大選兼為在監禁中死亡的領袖還以顏色,近日與烏軍聯手攻打與烏接壤的俄邊城。在當地造成一些傷亡。但據說己方的損失更大。
    至於放無人機襲克宮,tv game而已。
    *俄攻烏和以報復哈的新聞,似乎輪流上演。會否是烏方和哈方出擊時,刻意與另一方錯開時間,確保己方在西方獲得最大的關注?
    *其實係人都估,朝鮮/北韓領袖金正恩準備由10/11歲的愛女金主愛接班。今日終於多少獲得證實:首見朝媒用「們」的多數來並列這對父女,並稱為「偉大的嚮導者」。且看何時正式上位?但金小妹年紀尚輕,會否在身旁安排一位「攝政/首輔」,例如父親的胞妹即姨母金與正?

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

240316六傍晚22°C 86%:好好地活!

    博主昨日間有2件好事:1.報名上gym班抽中,4個月來第一次;2.終於上完了一日2 gym的班,下周起每日只1班,回復正常。
    不料晚上相反:日間超標做2個鐘gym,晚上反而罕見地無法入睡,不得不放棄今晨的最後一堂體操班,冇得好頭好尾。
    其實,我很喜歡這個體操班:阿Sir邊帶我地做操,邊播粵語老餅歌舒緩大家。做gym就冇咁既待遇。可惜了!
    但昨晚失眠也源於此:日間堂上播的歌,在腦際縈繞不去。
    問題出在鄧麗君1983年的《漫步人生路》(中島美雪作曲)和一首西方名曲本地版。前者問題還不大,主要是激勵港人。後者麻煩,我熟悉的是英文原版《Today》。
    後者作於1964年,今年剛好一個甲子。美國男女合唱團(=而家既歌手組合,不過當時極保守,齊齊坐定齋唱)The New Christy Minstrels原唱。
歌詞的主題是如今流行的“活在當下”:
    I can't be contented with yesterday's glory
    I can't live on promises winter to spring
但其實,歌者口說不緬懷往昔,也無法活在對未來的承諾裡,旋律是另一回事:輕柔幽怨,所傳達的不是中青後生的“對酒當歌,為歡幾何” or 美國話說:Let’s party!而是老者訴說晚年的無奈:昨日已逝,來日不多,唯有此刻最真實。
    說白了,歌名的《Today》指的是我這輩的傷逝,而不是中青少代的朝氣,今朝有酒今朝醉。
    但不要以為我為此而depressed,所以失眠。意識上,好在我有信仰,加上科學出身,完全接受我這個年紀離終點不遠的現實。我現在剛好與先父離世時同年。我雖然承繼了目前百歲仍在生的母親的基因,但不怕說,如果長命到最後有10年要係院舍終日與一眾院友靠墻排排坐,每餐都要麻煩人餵糊甚至tube fed,我倒希望上天在這個階段前接走我。
    昨晚我從腦子裡趕不走的不是歌詞,而是旋律,反覆了大半夜。
    希望今晚不再。
    如果你有興趣《Today》的歌詞,見文末。想聽歌可上Google/YouTube搜索。今天的人相信十有十唔識原唱者。但其後翻唱的John Denver知名得多。
    不知道是否巧合:
    昨天‘困擾’我的兩首哀傷曲調,唱者都英年早逝:鄧麗君1953—>95=42歲;John Denver 1943->97=53歲。若非‘天妒英才’,這兩大巨星可能現在還在entertain我們!
    所以,我很知足。有同輩的友人幾年前說:現在每一天都是賺的。我比這樂觀些。科學上,我這一輩的男性有80歲是‘正常’的。只不過,在本港可能20-30萬此年紀的男性裡,個人實際享有的壽命可以差很遠。不怕說,我最早走的一個男同學是21歲。此外還有朋友因交通意外、漸凍症、愛滋病離開。
    但正因為有些男性朋友較平均的80年壽命空出了些日子分給同輩人,我們多了些時日。
但最後無不散的筵席。每個人都是看時日而已。
    讓我們好好地活。我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也許只信成事在人。無妨,各自努力吧。
    《Today》詞/曲:Randy Sparks
    Today, while the blossoms still cling to the vine
    I'll taste your strawberries, I'll drink your sweet wine
    A million tomorrows shall all pass away
    'Ere I forget all the joy that is mine, today
    I'll be a dandy, and I'll be a rover
    You'll know who I am by the songs that I sing
    I'll feast at your table, I'll sleep in your clover
    Who cares what the morrow shall bring
    Today, while the blossoms still cling to the vine
    I'll taste your strawberries, I'll drink your sweet wine
    A million tomorrows shall all pass away
    'Ere I forget all the joy that is mine, today
    I can't be contented with yesterday's glory
    I can't live on promises winter to spring
    Today is my moment, now is my story
    I'll laugh and I'll cry and I'll sing
    Today, while the blossoms still cling to the vine
    I'll taste your strawberries, I'll drink your sweet wine
    A million tomorrows shall all pass away
    'Ere I forget all the joy that is mine, today
    Today, while the blossoms still cling to the vine
    I'll taste your strawberries, I'll drink your sweet wine
    A million tomorrows shall all pass away
    'Ere I forget all the joy that is mine, today
 

2024年3月14日 星期四

240314四夜20°C 77%:百思不得其解

    今天的新聞又多到一則一句都講不完,只好講本地最重要的。
    媒體vs政府,通常十有八前者惡的。但今天以捍衛法治而自豪的《明報》滿盤皆落索,要即時上網道歉,收回明顯的錯報。
    問題出在該報今晨在標題上指23條草案1.〈加強管理傳媒〉2.〈4條罪類可送交內地〉。
    有關官員今晨出席立會就23條草案的審議時,直斥該報此題「係假嘅、錯嘅、唔啱嘅」、「惡毒」。
    所謂「送交內地」亦即2019年導致連月街鬥、西方起哄的‘送中傳聞。但反過來促使中央為港訂定國安法,一錘定音。客觀上,我們750萬人變成敬酒不吃吃罰酒。
    至於〈加強管理傳媒〉,予人的聯想是收緊言論自由。
    官員說,草案裡根本沒有有關傳媒的條文,何來加強管理?
    不怕說,我懶得看條文。但要說條文明明有寫,官員仍然敢當眾否認,似乎也難以置信。
    撇開價值觀不論,《明報》素以正派自居,強調新聞道德、客觀公正,以監督公權為己任,但也給機會公權和建制回應。這次為何會咁離譜?
    出報的過程照理有層層監督,不可能被塞進私貨吧?邊個睇大樣放行架?
    如今無人不知,國安法壓倒一切。而家立會正日以繼夜執行中央賦予的頭號重任:交出完滿的23條法案。
    在此敏感時刻,有份量的媒體,凡有可能關乎23條既內容,怕都會再三check准先出,以免後果。何況警方話明:見疑即報。如果重要的標題明顯地拗口,莫說上面的編輯,下面的校對甚至美術部、印刷部主管可能都會順口問一句:咁OK呀嘛?老實說,下面都唔想印到一半要改版重來!
    出事既標題點會出街?
    冇人想該報搞witch hunt。但如此離譜,實在要檢討出報的流程和人員的素質,以免六十年的報譽毀於一旦。
    今晚本來還想講其他的新聞,尤其是陸船在金門附近被台方執法船撞沉,造成2死案未了,又有陆船在金门海域沉没,至少造成2死。但再寫下去怕要過11點,早點休息吧。希望明天有機會講。 

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240313三夜19°C 78%:突然對華風雲急

    首先謝網友連日留言。但今天上了2小時gym班,加且我關心的新聞特多,只好改天再覆,先交代即日的世情。
    美對華出連環拳:1.用40億美元開發產品取代中國貨,務求勝出;2.不惜代價管制對華晶片出口;3.眾院即日表決是否禁止華企“字節跳動”名下的短片分享app TikTok在美使用,理由是字節跳動受中國政府控制,可能藉TikTok收集的用戶數據來控制美國人。
    對台方面:1.陸船在金門海域被台方巡查,碰撞造成陸民2死後,兩岸談判無果。台態度升級,聲稱若陸方過來,不惜開火;2.金門和澎湖‘適時’傳聞有美軍派駐以培訓台軍,言下之意,‘陸軍’若對金、馬、澎動手,可視為對美動武。
    對外方面: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持續有船體衝突的同時,與中國素有瑜亮之爭的印度再度升高姿態,1.對內印度教本位、對外民族主義強烈的總理親臨印度東北角與華接壤的爭議地區(中國稱“藏南”)‘視察,2.在該區與華接壤的邊境增兵上萬,3試射成功射程覆蓋中國、可攜核彈頭的Agni-5型「MIRV分導式多彈頭」。
    以上是今天港媒所見。英美媒體說不定有更多‘制華’的報道。
    北京兩會剛閉幕,西方就左右開弓,怕不是偶然吧?
    不過,中國也沒閒著:與伊朗、俄羅斯在敏感的中東阿曼灣聯合軍演。與此同時放聲氣:第四艘航母說不定是核動力。
    天下兩大陣營的對壘越來越清楚:美+西歐+日+韓+台+菲+越+印度+澳洲…vs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北韓。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以及與俄羅斯攜手發展的金磚國家組織屬經貿性,政治、軍事上沒有那樣談得來。例如:印度也是金磚組織成員,價值觀與中國就很不同。
    香港作為中國最開放的城市,面對上述的國際兩大派政治、國安角力,既要遵循國家對外的總路線,但在夾縫裡,也要盡力發掘與政治關連較少的商機。港人昔日習慣上不問國際政治,現在想在對方陣營裡插針,就要懂得分別商機和禁忌。
    黎智英案今日起的非AD作證者,果然比此前一眾總編的供詞有趣。繼續看吧。
    晚了,good night.

2024年3月12日 星期二

240311二夜19°C 55%:黎案下階段作證更有睇頭?

    昨陰雨春寒料峭,外出要Gortex上身。今和暖陽光普照,大把人男T恤、女熱褲。荷里活歌劇有道:Oh, what a beautiful day!周中氣溫預料逐日攀升,週末再度入夏。
    這種有違暖化大勢的天氣已維持咗成個月,但未見有專家/媒體站出來解釋。政治不正確,當其冇到耶?
    今天最有趣的新聞是:有無錫飛星洲的班機延誤,女乘務長係機艙揸咪,高歌Taylor Swift的”Love Story”(見台媒WJ240311),既表歉意,亦表對乘客的關懷。
    乘客大都是國人。為何獨唱TS?原來,有不少乘客趕著去睇TS的東亞獨家演出,最怕遲到也。
    另一則大新聞是:網球男單一哥Novak Djokovic(港譯:祖高域)今在美國Indiana Spring的32強賽事,爆出幾年來的最大冷門:俾非種子的意大利20歲小將Luca Nardi淘汰。
    我唔係網球fan,但相信純屬偶然,並非阿祖的年紀和狀態到達盡頭。
    感覺上,體育比賽>8成客觀,但總有~1成運氣。例如近日英超的阿仙奴:先是在最後幾分鐘以2:1險勝賓福特,翌日更撞著榜首的利物浦俾曼城逼和,以致靠得失球差升上榜首。
    但運氣照理很難持續,英超冠軍相信還是利物浦和曼城略高半線。
    黎智英國安案,幾位反指證的高管作供完畢,審咗應該唔止一個月。至於是否有利被告,各位自有分寸。
    我更有興趣的是:明天開始由非下屬出場,這名後生被指與被告合力鼓動西方制裁。
    記者亟於uphold自由、人權、民主、法治等人類社會的‘終極’價值,報道被告下屬的作證巨細無遺,確保辯方對污點證人的質疑獲得足夠的關注。
    但我既層次低、更想聽聽此案超出AD以外的刑偵層面。
    月前看了3季6x45m的劇“COBRA”,講英國接連遭到空前的國安挑戰,既有天災,也有人禍。
    COBRA=Cabinet Office Briefing Room A。據說White Hall地庫有相當於美國白宮地底的作戰密室,國有危難時,正副首相、外相、防相、內相(內務大臣=美內務部長=中國國安部長)、首相幕僚長(Chief of Staff=中國黨總書記辦公室主任,所謂總辦“大秘”)等內閣重頭人物會齊集此室,即時決策,實時指揮,包括戒嚴、出兵、撳核按鈕。
    既然係做戲,最後當然是英國化險為夷。此劇在保守派Murdoch的Sky One播出,戲裡的首相絕對是Churchill以來最佳的英國領袖,以民為重,有智有謀,有決斷,有擔當,置個人生死於度外。每次係最後一刻要作出的艱難決定,都已盡可能減少國民的犧牲。即便估錯,亦屬無奈。我如果係英國人,都會投他一票。
    但此劇太捧政府,西式左派唔啱睇。後者既本性係監督政府,相信公權濫用先係規律,講親政府鬧九句先俾一句分。
    說回黎案,希望明天開始上庭的證人有料爆。
    至於加沙戰事,伊斯蘭齋戒月已開始,停戰談判拉鋸。但美統發惡,以總再右怕也不敢在加沙地面繼續南攻。日前最慘的是:西方空投救援物資接濟加沙難民時,有巨型包裹降落傘懷疑被纏住,直墜地面,壓死5名難民,多人傷。至今冇國家認頭,美國更率先否認,冇人敢擔當也。

2024年3月10日 星期日

240310日夜16°C 86%:新時代新心態

    毛主席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但直覺上,“家有舊AD或惹官非”昨或已在網上瘋傳,提醒親友趁未開始收環保費,盡早處理家中雜物。
    但恐怕更要注意的是:新時代有新標準,市民要改變過往自以為是的心態。問題不限於家中有冇忘年既舊書報。
    至少在國安問題上,要不時自察:我和家人既做法有冇出界?而所謂“做法”,要包括言與行,而唔係話:講/睇吓唔得乜?又唔係做!
    講可能涉及傳播。睇則要睇係點睇:偶然唔覺意撞咗入個‘黃頁’,好奇瞄咗一陣;定時不時睇,每次都睇十分鐘八分鐘?後一種情況,好明你有責任要說服當局,你有足夠既理由,例如工作需要:政治學者/評論家/記者/智囊(例如議員助理、財團顧問),需要𥄫實呢方面有乜依郁。
    擒日有關首長講得好清楚:萬一被懷疑有問題,係我地自己要提出有關方面可接受的解釋;而唔係見到當局上門,仲大聲夾惡:丟,你大嗮呀?有乜證據呀?
    而家網絡時代,每個人上網既路徑,每一秒鐘都有記錄,有千計既專業高手無時無刻不利用全自動既搜索系統,檢測網上敏感既往來,冇得走既!唔好以為自己識玩嘢,想同人鬥法。
    以往有所謂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而家喺國安方面恐怕要兩睇:當局有責任提出證據,但有關市民有同等既責任要釋當局之疑。玩完嘢坐下度嘆咖啡,只怕跟住個杯咖啡係被人請飲。
    咁樣講,唔係想自己嚇自己,而係唔想有人矇查查跌入法網,無端端坐幾年。有人或者想搞出幾個呢類案件,以證香港‘淪亡’。但我覺得唔好陷人於不義。
    *今日最驚人既言論係:天主教教宗勸烏克蘭認輸,同俄羅斯和談。
    教宗從一開始就唔同意俄攻烏。如今咁講,怕係有可靠的訊息:烏克蘭繼續撐落去,後果更不堪,寧可早走早著。
    以宗教來說,烏克蘭同俄羅斯同屬東正教。天主教與東正教在儀軌上比較接近,同基督教差別較大。
    *最近呢兩周,每週上五日運動班,比較累,昨天放棄上博。
    但昨天看到外交部發言人對日本漫畫泰斗鳥(Toki)山(yama)明(Akira)離世表示深切哀悼,一愕。我限於成長的年代,加上性格上只看字不看圖,未看過一本日本漫畫,只看過個別電視劇。但也主要是看宮崎駿的。至於《龍珠》,只聞大名,一無所知,也不好奇。
    中國如此器重日本文化泰斗,由外交部而不是文化部出面,原來鳥山明喜愛中國文化,《龍珠》以《西遊記》為靈感,更為了取材,80年代曾去中國實地取經。
    這裡恐怕也有一個價值觀的問題。感覺上,每個人對外國的文化,總的來說,按性格和價值觀來決定喜好。比如,我在日、韓劇/影/歌之間只取日。
    若此,我猜,與鳥山明同屬漫畫泰斗,宮崎駿與中國不會走得那樣近。

2024年3月8日 星期五

240308婦女節五19°C 68%:〈海上軍事鬥爭〉指的是...

    金門海域陸船與台海巡碰撞2死事件,陸vs台談不攏,互相指責,用辭嚴峻。
    但只要限於口頭攻擊,不提武力,是否可信雙方仍然克制,只不過要以表尊嚴、對民眾交代?
    不料,今有港媒說,最高領導人昨指示軍方:〈要統籌海上軍事鬥爭準備〉。
    月來菲律賓在南海島礁主動進迫中方,而且明顯獲美方撐腰。領導人說的「軍事鬥爭」,會否是指這件事,而不是台海?
    希望盡早劃清界線,以免外界誤判。
    日前說,國家宣示政策、下達指示,有一套慣用的政治術語,未受過內地教育的人,包括港人,聽來似明非明,覺得隔閡,不容易產生共鳴。
    但也有例外。外長昨天在記招上發表的外交陳述,分寸準確,用詞得體,不落俗套。最重要的是:少lingo,常人都聽得懂。
    其他政策領域,如果也能做到這點,對於調動國民的積極性,會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