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4日 星期一

平安夜大家平安

信報 時事評論 2007 12 24 星期一

聖誕日和元旦本報慣例休息。但今年這兩天落在週二,以致我這個周一方塊要在平安夜和除夕塞給你。但昨天連不唱好的《蘋果日報》都說〈聖誕前周末市道旺 十年來最好景〉,誰有心思看這種勞什子?

大節前收爐份屬正常。歐洲足球就把大賽都安排在聖誕前夕,讓球員和球迷安心過節。過去這兩個周末,先是由英超的阿仙奴對車路士、曼聯對利物浦,然後是西甲的皇馬對巴塞、意甲的AC對國際。曼聯對阿仙奴如果排在大節前夕,球員可能狂歡到腳軟,無力上陣,男士也可能為了看球,冷落伴侶。

試想,平安夜和除夕只要挪一天,變成星期日,讓聖誕日和元旦落在週一,我就可以停寫兩周,回回氣,但偏偏蹇運。現只好走精面:今天寫甚麼反正不會有人看,我大可扯淡。

大除夕不得偷閒

不過下週一的除夕就慘了。欽差大臣週六來宣讀人大對香港政改的「聖諭」。電視會全天直播,翌日周日的報紙鋪天蓋地,逼使我全時間看新聞寫稿,慘情。

對於二零一二年雙普選判死,港人心裡有數。問題是二零一七年是判「死緩」還是說有機會「假釋」?機會雖然甚微,但「一七」若遭否決,「元旦上街去」的口號必此起彼落。港人又豈能安心倒數迎零八?

政客做騷純職業需要

建制、泛民、中央最近頻頻放空氣,以備民意反彈時,把責任推給對方。這類小道心戰成份居多,不能當真。民主黨等更欲借用人大決議,為明年的立會搶回優勢。但這次絕食最好做得像樣些。以往接力絕食,輪換頻繁,貽笑大方。而中央對此也不妨看得開些。說到底,政客做騷就像商人推銷,純屬職業需要。

本欄上周剛講過中央台為中共「十七大」製作的六集promo《復興之路》,兩天後本報就頭版全版刊登商號贊助這套官方「電視政論片」在TVB(無線)播出的廣告。原來文章見報當晚,TVB就開始播放,只不過我懵然不知。如果你今晚不幸沒有著落,也許可以在十一點零五分打開TVB。看完剛好是午夜,也就是聖誕日。但這部六乘四十五分鐘的片子現在只播四次(接著那兩次是一月七日和十四日),看來有所刪節。希望剪的是「廣告」部份。

同樣是內地製作,最近也看過劇集《士兵突擊》。但全部二十八集,只看了四分之一,原因是主角的行為難以置信,節奏也太慢,即使用二倍速看,也嫌浪費時間。可能因為按作品長度計酬,內地作品普遍拖拉。一般簡體書隨時可以減去三分之一的字數,而且講得更清楚。

從兩大雜誌《新周刊》、《三聯生活周刊》幾乎同時用作封面看,《士兵》是宣揚「和諧社會」的作品。主人公許三多是貧富懸殊新時代的雷鋒型解放軍,為所有人服務,除了他自己。內地現在人欲橫流,大概想塑造「模範」亦即「聖人」,讓大家相信人都有良知、世間有公義,好人再委屈,但必定有好報。

荷里活也有這種宣傳。「Greed is good」盛行當年,Tom Hanks主演的《Forrest Gump》(阿甘正傳)曾轟動一時。但《阿甘》用電腦特技來減輕傳教味,《士兵》則推到極端。

本片成功的是,請來寫實派導演李楊成名作《盲井》裡那個不敢嫖妓的少年礦工王寶強當主角(李楊最新的《盲》字片是講山區為了傳宗接代,強迫外地女子為妻的《盲山》)。王寶強天生戇直相,笑容天真到近乎異常,加上身材矮壯,一副長不大的樣子。如果不是戲裡把他塑造得太極端,很有點觀眾緣。想見識的話,可以到英皇道的DVD鋪碰碰運氣。

這個假期真正值得推薦的內地製作是商業片大導馮小剛的戰爭巨製《集結號》。將這部片比作Tom Hanks主演的《Saving Private Ryan》(雷霆救兵)是胡扯,比作韓國片《太極旗飄揚》,我不敢完全否定。但以劇情論,更接近Samuel Beckett的諾貝爾文學獎名著《Waiting for Godot》(等待果陀)。

故事講述國共內戰後期,有四十幾個共軍奉命死守前線,掩護大隊轉移,不聽到後方的號角,不准撤離。結果在對方數十倍的人力和火力猛攻下,只有連長一人生還。戰後,連長跑遍各地,尋找當年上級,看是否自己沒聽到號角,連累弟兄枉死。最後得知:大隊根本沒吹號,而是用這幾十條人命來換取時間,確保主力安全撤離。但上級已在其後的「抗美援朝」亦即韓戰中喪生,這批亡魂冇仇報。

打破戰爭神聖的神話

本片打破了內地戰爭神聖、戰士高大的神話。這幾十人眼看與對手的實力不成比例,逐漸明白上級用他們來拖延時間,大隊其實早已撤離。但軍令不可違,面對死亡,有人想家,有人嚎哭,一個文弱書生更嚇到「賴尿」。

看過招待場後,我買來楊金遠的原著《官司》(湖南文藝出版社,零七年十一月)。原來只有十六頁,比《色‧戒》的張愛玲原著還要短。小說流暢易明,既荒誕又真實,悲哀但不煽情。但電影衝擊大,改了個光榮的結尾。老連長在原著裡要控告上司,故名為《官司》。電影不但不說連長要告上司,更說上司直到戰死那一刻,對於把弟兄當作擋箭牌深感懊悔。最後更為戰死者平反,由軍方追封為烈士,為連長授勳。

同期內,有內地雜誌發表一九七九年解放軍對越南「自衛還擊」的黑白照片。生活照取代了清一色的英雄形象,士兵看上去比較像人。

以往無論講抗戰、內戰、韓戰、與蘇聯和印度的邊境衝突、出兵越南,打贏固然光榮,打死也偉大。但《集結號》令人想到:即使最光榮戰爭的最光榮戰果,也可能隱藏著最不光榮的手段、不足為人道的死亡。結論當然是:打仗不好,中國人不要再打。這符合「和平崛起」的主調。但為免刺激軍方,當局不會否定以往的戰爭,而可能用較合乎人性的新作品,引導國人建立現代的價值觀。本片最失敗的是片名,當過兵才看得懂,改為「軍號」會好得多。

如果你做金融業、洋人朋友多,這次過節或可看Joe McGinniss有關四年前陽明山莊謀殺案的新作《Never Enough》(Simon & Schuster出版,我在Dymocks見過)。任職美林的美國人Robert Kissel在住所被美籍妻子Nancy Keeshin殺死,被告其後被引渡回美受審。McGinniss專挖美國有錢人的黑幕。本書帶有批判華爾街高薪厚祿、紙醉金迷的意味。近年流行社會責任。荷里活若以此為本,以香港的美國投行為背景,拍一部類似《Fractured》裡安東尼鶴堅士殺妻的驚慄片,一定收得。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被告其後被引渡回美受審」

Nancy Keeshin在香港被補,在香港高院審了六十五天。

有說她可申請到美國服刑,那是後話,我也沒有深究了。

(總有人有心思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