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

旺市有「加」和「冷」之憂

大公報 評論 2008 01 04 星期五

這個聖誕新年很「旺」,也是今冬入冬以來最冷的日子。寒流裡我們不會忘記在斗室中顫抖的獨居長者,快樂的人要記得不幸的人。市民雖然收入好了,但百物齊加價心理上難適應。

2008年元旦終於有新年氣氛。所謂入冬以來最冷,是指半夜的溫度而言。日間其實有十四、五度,陽光普照,風也不大,是最好的冬日。只要看鬧市裡熱褲女士依偎著一派悠然自得的男伴,就知道寒流有另類的作用。我們不會忘記在斗室中顫抖的獨居長者。但任何一種環境都不可能適合所有的人,不能強求多數人為少數人的不幸而哀傷。西方人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快樂的人要記得不幸的人;反過來,不幸的人看見別人快樂時,應避免自怨自艾,總覺得社會虧待自己。

好景之中有隱憂

除了「冷」,這個聖誕新年的第二個話題是「旺」。連唱對台的報紙,元旦日的頭條也高唱《市民樂觀程度冠全球 香港08更好》。該報或許是明白讀者心情好,不敢掃顧客的興。但反對派也這樣正面,說明形勢比人強。

但大好之中有隱憂。首先,去年股市漲了四成,十年一遇。今年內地首次緊縮,股市應略微收斂,風險也會增加。一般的預測是:樂觀但審慎。樂觀因為政府換屆、主辦奧運、紀念開放改革30周年,要做出佳績。審慎因為辦奧運樹大招風。國際對手想找岔子,西方激進組織則想逼中國與西方看齊,合力想「唱衰佢」。因此,今年的投資格言也許是:不要逢IPO(新上市股份)必抽、逢內地股必「喉」。

除了冷和旺,節日的第三個話題是「加」。油價飆升了已不只一年,電費和部分小巴元旦起加價,大巴、的士正在排隊。公共事業收費凍結了多年後,這次似乎想玩鋪勁的。市民雖然收入好了,但百物齊加價心理上難適應。

百物騰貴難適應

不只此,內地需求強勁、人民幣升值,食材水漲船高,超市、食肆紛紛跟進。我常光顧的連鎖快餐加了個零頭,灣仔道上的平價雲吞麵和銅鑼灣的名店粢飯更加了一成。店舖加價並非純粹因為素材,更要命的可能是租金。近日傳說今年商舖租金可能加三成。若此,食肆目前的加價只是第一波。

商舖加租除了抬高零售價,還有一個後果:地區的upgrade(提升)或者說gentrify(貴族化)。旺區的舖位約滿後,會陸續轉租給中上檔次的公司。小店流落到人流較稀的舊區,加速邊緣化。按供求加租,由Gucci租下涼茶舖,提升地區的層次,本身難以非議。但樓宇轉手的過程難免有磨擦,一旦涉及政府或被視為「奸商」的大財團,就會有人以保育為名起來反對。

講回上述的加風,低收入家庭沒有錢娛樂,交通和食物佔開支的比例特大,在目前的加價潮中受壓力最多。今春的財政預算看來須提供短暫的紓緩。但培訓不是辦法。誠然,派錢不如教人賺錢。但全球化下生產外移,本地失卻就業機會,而IT的發展看不到盡頭,所取代的人力越來越多,再培訓也敵不過電腦換代的速度。再說現在服務業主導,僱員須與顧客直面,首要外型、笑容、口齒。這是年輕的專利。培訓能教中年人講英語,但無法去除他們臉上的皺紋、給他們甜美的笑容、伶俐的對答。

競爭力須維持

同樣值得關注,但已眾所周知的是:電視新聞每逢講到基層的拮据,必定請有口音的年輕主婦出鏡。被訪者可信是港人在內地所娶的妻子。她們和幼年的子女一如天水圍,成為低學歷、低收入家庭的標籤。每天南下的150名內地移民大都是基層的婦孺,問題已困擾了多年。我們既不能降低配額,以免港人的家人輪候來港的時間更長。而現代社會重人權,也不應限制內地配偶和子女來定居。商界從本位出發,要求額外輸入內地精英。但似乎無人問,這些婦女怎麼辦?政府應考慮津貼初來港的婦女,強制修讀新移民課程,包括適用的技能。但可能要同時設立託兒所,為上課的婦女照顧子女。

此外,全球化和IT化令職場加快淘汰,縮短了人們的職業壽命,增加了職場的爭鬥。今天的年輕人急於取代上一代。他們成長時,傳統觀念日漸淡薄,為了上位可以很無情。今後會有更多中年人提早出局,他們大都願意甚至需要工作,包括一些有足夠積蓄的專業人士。政府應善用這些人才,協助香港維持競爭力。

生意好也得未雨綢繆

為了感受節日氣氛,近日特地與家人去尖東看燈飾、去維園逛工展,除夕夜則去友人家看煙火。尖東海旁很熱鬧,但內地人多,西方人少。這部分證實了報上說的,節日期間,香港和深圳居民「換城消費」。內地人大概來感受當地缺少的聖誕氣氛。但聖誕在西方類似我們的春節,西方人通常在家團圓。

元旦日結束的工展則丁財兩旺。報載入場人次近200萬,展商說今年生意好,無須減價促銷。但部分因為長者免費入場,場內大都是伴隨著工展成長的中老年人。我除夕下午三、四點在場內,其時一般機構應已提早下班。年輕人不來工展,相信不是因為工作,而是產品不合胃口。場內不是廉宜、實用的家居用品和食品,就是女性美容瘦身產品。後一類產品我不懂,但在露天攤檔試用護膚品,OL(辦公室女郎)可能嫌cheap。

至於家居用品,今天的年輕人感性主導,購物要好玩、要靚,看重物品的外型、概念……,不求實用,甚至可能看不起實用,而只要開心,不太在乎價錢。這與專掃平貨的師奶到工展抬幾箱即食麵回家囤積,完全是兩回事。工展宜加入年輕人的內容,希望他們能延續父母的這個傳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