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林行止改信社會主義及其他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宣布改信社會主義,肯定是香港知識界今年最震撼的發展之一。
林先生是香港思想界的精神領袖,早期透過社評,近年透過《信報》的每日專欄,影響了不只一代的香港知識分子。近年更在內地雜誌闢欄,影響力深入神州。
創報35年來,這位「香江第一健筆」捍衛資本主義(起碼是港式版本)不遺餘力。但昨天明言對以往的信念「頗生悔意」,認為資本主義「理論經不起現實考驗……社會主義的確能夠維繫社會公平」,並因此而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寄望殷切:
以下是昨天《信報》〈林行止專欄〉〈糧食危機中對富人和中國的期待〉最後的一段:
「筆者對過去理直氣壯地維護資本主義制度頗生悔意,因為看到了太多不公平手段和欺詐性活動,而一些本以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理論則經不起現實考驗(比如價高必然使產量增加促致價格回順)……。筆者真的希望中國不要徹底走資,社會主義的確能夠維繫社會公平,中國若能定出一套在『向錢看』與社會公平間平衡發展的政策,中國的崛起才對提高人類福祉有積極意義!」

馬英九兵行險著
馬英九的內閣昨提名李登輝愛將賴幸媛為大陸委員會主任,也就是海基會上司。本港《大公報》的標題妙稱陸委會主委〈戴「綠帽」〉。意料之中,兩面不是人,藍營熱罵,綠營則冷嘲。
馬英九辯稱:這位綠營女將與他理念相同,都相信「一中各表」。由她掌管大陸政策,可望謀求最大的社會共識,對這次不支持「馬蕭配」的500萬名選民有所交代。
理想上的確如此。但藍綠有幾十年的牙齒印,馬英九此舉可能還未穩住對方,先就分裂了己方。其實,只要國民黨上層不搶著跑大陸,少刺激綠營,同時任命一個務實的本土人掌管大陸政策就很好。用深綠的人,萬一處理有關大陸的台灣民生需要時口惠而實不至,到時再換人,2,300萬人會損失時間,與綠營也傷感情。
台灣大選後至今,大陸的態度很有分寸。國台辦最近宣布,對岸的人今後准考大陸律師執照時,不像慣常那樣稱為「台灣同胞」,而是「台灣居民」。就字面上來說,「台灣居民」只是住在台灣的人,與大陸可以毫無關連,怎麼看待大陸悉由尊便。大陸以往非要對岸的人當「同胞」不可,現在暗示對方可以自由選擇。改用中性稱呼後,台灣的本土人士來往大陸時,有足夠的尊嚴,也許會少一些抗拒。這項稱呼上的變化,相信不是偶然的。

鐵路事故豈偶然
山東鐵路另一端的青島是奧運的帆船賽場。昨天火車事故的死亡人數也許不是開放改革後最多的,但有疆獨、藏獨施襲在前,這次的傷者又包括國家隊的體育教練,難免引起揣測。
或因此,事發後不出幾個小時,當局就肯定事件乃超速引起,排除人為破壞的可能。但兩列火車在不同的路軌上對頭行駛,為甚麼不早不晚,偏偏開到同一地點才出軌?張副總理在現場的講話官味很足,但就是感覺不到誠意。
中國樹大招風,人人都想借京奧來發揮。兩獨肇事後,當局如臨大敵。為了確保聖火順利登上西藏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拉薩據說已接近「戒嚴」。但中國地大民怨多,開放改革後,不可能像從前那樣控制得插針不入。今後這4個月,難保沒有其他事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