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0日 星期二

港人在拉薩與Soho

原載《都市日報》2009年3月10日

社會富裕後,gentrification (貴族化)在所難免。但商場人為的友善和冰冷的豪宅無法取代老街坊、老主顧之間的感情。

都說現在的人不看書,但傳統不死。去年年底,友人Nicole Kwan為發明恒生指數的叔叔Stanley Kwan (關士光) 出英文傳記《The Dragon and the Crown》;今年年初,女作家兼攝影師黑楊出書講她近年出沒的「新蘭桂坊」;上周,朋友送我一本她寫序的港人拉薩創業記。第一本書我在另一個專欄裏提到過,今天講講另外的兩本。

《風轉西藏-我在拉薩賣咖啡》(天窗出版)的作者「Pazu薯伯伯」(真名尤弘剛,暱稱阿剛)是一個騎車走天涯的灣仔人。2006年在泰國與當地的單車友結為莫逆之交後,忽發奇想。就這樣,兩個對西藏幾無所知的「靚仔」跑去開港式Starbucks。開張後,名為「風轉Spinn」的小店成為各路過客問道求宿、徵求遊伴的「中聯辦」(中途聯絡辦事處)。

台灣人謝旺霖去年出版的西藏遊記《轉山》勝在文筆,Pazu則勝在地道。他因為對人的熱誠而愛上西藏,簽下11年的租約,學藏文,擺明想落戶。不到兩年,已結交了不少藏人和當地的西方人。書中所講的兩個愛情故事可以拍電影。去年「3.14」拉薩騷亂時,作者所住的旅社隔壁起火,一眾遊客被困了四天,有驚無險。但拉薩自此戒備森嚴,街頭常見士兵荷槍實彈。今天適逢達賴流亡50周年,而本周六就是3.14,四川的藏區有喇嘛自焚,拉薩以外的一些地區據報已經封鎖,香港遊客也被打回頭,但願一切平安。

《香港也SOHO》(商務出版) 的形式接近散文,部分曾見諸《信報》。序言說,這本書是筆者的主意,原因是黑楊的住處正對Soho最熱鬧的十字路口。我建議她為這新式「租界」留個紀錄,特別是用相機捕捉區內燈紅酒綠的神韻 (但書裏忘了說,照片是她拍的)。洋人最愛看帶洋味的東方風情,經常來Soho消費的華人也會感到好奇。黑楊之前也有洋人出書講Soho,但香港英文書的作者十有九不識中文,自成一個圈子。書裏提到的華人大都很洋化,主要寫給倫敦、紐約、悉尼、芭提雅的洋人看,但黑楊是本地人,中英兼通。不怕說,我寧可她用英文寫,與半桶水的作品一較高下。

眾所周知,Soho原來是倫敦的紅燈區,靠近唐人街。紅燈區搬走後,現在車水馬龍。後來紐約借用這地名,專指south of Houston,也就是Houston以南的地區。我在那裏上過幾年班。區內由貨倉變成藝廊,後來發展成時裝區。論人流與我們的Soho沒得比,但論風情尤勝一籌。香港的Soho指south of Hollywood,也就是荷李活道以南的地區。相對於區內的食肆,近年舊樓的變遷和老居民的失散更受注目。Noho (north of Hollywood)地區的嘉咸街重建就擾攘了好幾年。我與家人經常去買菜。過年前,街口有80年歷史的永和雜貨店結業。

社會富裕後,gentrification (貴族化) 在所難免。但商場人為的友善和冰冷的豪宅無法取代老街坊、老主顧之間的感情。是時候來紀錄這段逝去的情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