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漫漫長路

原載《都市日報》<都市博客> 2009 10 20

曾蔭權上周宣讀《施政報告》時,泛民議員各自在座位上舉起一個字,組成請願的標語。其中一行是「Bow Tie keep your election promise」。煲呔瞄了一眼,陰陰嘴說,文法 有錯。

泛民事後還擊說,煲呔自暴其短。的確,這裏用的是命令語氣,「勒令」煲呔兌現普選承諾,故keep字無須加s。只不過Bow Tie之後漏了「,」(逗號),以致煲呔當作敍述句來讀。但一句小學生都看得懂的英文,要說泛民故意寫錯跣煲呔,不如說標語為了簡潔,略去標點。

國際城市的領袖英文如此這般,本來可大可小,何況是煲呔主動挑起話題。但沒有人追究。內地就不同。溫家寶經民間指正後,上周親筆去信媒體,更正他當眾發言的一個錯誤。事後好評如潮。其實,有關的錯誤純屬學術性,不影響聽眾的理解。

港人放過煲呔的英文,因為相對於他是否借環保來益親家、是否有辦法保護小市民,免被世界紀錄的樓逐出市場,純屬茶杯風波。內地就不然。誰敢說中央領導人益親家,高地價政策導致高樓價,令人民無處棲身,隨時可被指「煽動顛覆」。一個教授主張多黨制,搞政黨,上周就判了十年。

內地不能公開講大事,就只好指桑駡槐。輿論這次大讚溫總,說白了是借他來罵其他官員,特別是地方官。後者不要說認錯,更往往打壓揪錯的人。

以境外的角度看,十三億人的總理不是交代下屬代為更正,省下時間做大事,而要親自出馬,只說明太少官員這樣做,以致總理要以身作則,變成做騷。

除了認錯,溫總上周為來訪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打傘,也贏得不少口碑。後者離任三十多年,早就被人遺忘;但對北京來說,卻是在文革中,當全世界視中國如蛇蠍時,放下對華二十多年的封鎖、重建關係的恩公。美國當時是全球的領袖,開了這個頭後,其他國家排着隊與北京建交,中國這才得以重投國際社會。基辛格此後每次來訪,中國都待如上賓、虛心請教。溫總這次親自為老人打傘,不由下屬代勞,被視為中國人念舊的傳統。

但如果溫總為美國前國務卿打傘是美德,我更佩服在外國機場一手打傘、一手捧花的美國現任國務卿。換了中國領導人,保鑣少說也有十來個,何須自己動手。

我不明白希拉莉的下屬為甚麼不代為打傘,讓上司騰出手來,專心與外國政要寒暄。也許是那天比較特殊。美國總統也不手握發射導彈的密碼機,國務卿即使有必要親攜某些物件,也應限於機密或代表國家接受的禮物。

希望希拉莉事後沒有因此而責怪下屬。但中美政治文化的差異,由此可見。而不用說,處於光譜這一頭的美國令人比較嚮往。

我不認為,中國人永遠不可能像美國那樣平等、開明。但中國的這條路看來比港人想像的要長得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