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100119二:高鐵太貴,阿富汗太慘,電腦換不完

一個見證過香港很多大型工程的朋友說,他贊成高鐵,只覺得太貴,應控制成本。一個懂經濟的朋友被讀小學的女兒問及時,用最通俗的方式來說明:每人要出一萬元。女兒問市民可不可以不出錢,大概是說能否拒絕交稅。這兩個看法也許就是沉默大多數的有識之見。我完全同意。


最近常看歷史,每逢去圖書館,總去史地類兜個圈。但書架上大都是野史或旅遊指南。在少數題材認真的書裡,一看到想瞭解的就順手拈來,不刻意去搜索預訂。最近就看了兩本有關阿富汗的。

先是挪威戰地記者Asne Seierstad 2002年春天在一個富商家裡寄居後所寫的以報告文學《喀布爾的書商和他的女人》(The Bookseller of Kabul,原文2003年出版;繁體譯文:台灣大塊文化2007年)。作者是女性,加上西方針對伊斯蘭世界最常見的指控是歧視女性,因此全書突出主人公作為當地少數的百萬富翁,在物質上追求現代,但一回到家就是獨夫。文筆不差,易讀易明,有助於瞭解阿富汗的習俗。但針對男權、父權、夫權的指控,由巴金的小說《家春秋》到張藝謀導演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耳熟能詳。相反地,對於阿富汗長期動亂的深層次矛盾,只有第18章的〈我的母親「奧薩馬」〉觸及。換言之,此書只能作為民俗學來讀。

第二本是《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遠東經濟評論,今年起停刊)巴基斯坦裔記者Ahmed Rashid暢銷一時的《Taliban: Islam, Oil and the New Great Game in Central Asia》(英文原文:2000年;繁體譯文:《神學士》,台北:新新聞2001年10月)。英文版一面世就碰上2001年的「九一一」。當時,西方人特別是美國公眾,對於庇護九一一元兇拉登的阿富汗當權派Taliban(塔利班)幾無所知,此書備受抬捧。

作者聲稱本書寫了21年,而自己幾乎一開始當記者,就採訪阿富汗。書裡雖然沒有說,但作者有可能與組成塔利班的普什圖(Pashtun)族同出一源。印度次大陸還是殖民地時,普什圖族聚居地被英國一分為二,一半劃入阿富汗東部,另一半成為巴基斯坦的西北角。但區內大都是荒山、民情剽悍、罕見外人,巴阿邊界遂變成三不管。普什圖人在兩國之間來去自如,於是以巴基斯坦為基地,進出阿富汗『做世界』。這也就是為什麼,巴基斯坦西北角的恐怖活動與阿富汗的動亂幾乎同步進行。

更不幸的是,巴基斯坦想借普什圖族來頂住蘇聯/俄羅斯、伊朗,以免其南下威脅自己。這使得普什圖族的跨國活動更無忌憚。至於塔利班崛起,則是阿富汗人1979-89年擊退入侵的蘇聯軍隊後,各游擊派系割據腐敗所致。普什圖族組織巴基斯坦僑民從軍,回國收拾殘局。這在中國古代亦司空見慣:中央衰敗,群雄相殘,人心思定。有人以安民為號召,一呼百應。阿富汗人起初支持塔利班,沒想到其宗教狂熱,得勢後瘋狂復古,回到偷竊砍手、婦女文盲的非人時代。美國出兵後,名義上推翻了塔利班,但其實群雄割據,民選政府的政令出不了首都喀布爾。阿富汗的厄運不知何時了。

此書正如很多記者的著作,見樹不見林,堆砌事實,但很少歸納總結。看完後,沒有人記得阿富汗和鄰國複雜的地理、歷史、民族背景,但對於問題的根源仍然不甚了了。更不幸的是,台灣翻譯的書一般好過大陸的,但此書奇爛,文字差、錯字百出,同一頁上的譯名也不一致。想瞭解塔利班,不如去Economist、Financial Times的網站看基本資料。


上週六下午,大排檔的桌子上,一個身穿黑衣、牛仔褲、鮮色Nike的型男,用插著流動寬頻手指的netbook上網。身邊的同伴面前的netbook也插著手指。兩人背後的電視正直播賽馬。開跑後,其中一人走到屏幕前,指手劃腳與同伴討論。兩人看來是用流動上網來下注或『補飛』。資訊發達的好處,是為一例。在香港,流動寬頻理論上可以用來『博』世上任何有網站接受投注的『彩』。但在內地,這類網站不但遭到屏蔽,想訪問的網民甚至可能被當局找麻煩。

我現在在兩部電腦之間遊走。10吋的一部顯示奇慢,14吋的一部則不能上網,只好用後者寫博,用前者收發。家裏另一部用了三年的電腦,硬碟也明顯老化,只看哪天突然死機。

考慮買第四部時,看中被譽為去年最佳13.3吋的Asus UL30VT。但有人投訴維修差勁,令我十分猶疑。我現在用的10吋就是Asus的第一種SSD型號,以為輕而省電。但沒想到硬碟反應慢,而且用不到一年螢幕就black-out。花了三百元請代理商修理,恢復了Windows,但開一個軟件要十幾秒、dialog box要好幾秒。

同樣是維修,我的HTC摔過後,Windows無礙,可以與電腦交換檔案,但自動熄機(斷電),每次從口袋拿出來,都要重新啟動。由於熄機時收不到來電,幾乎成了只能打出、不能打入的單向機。代理商說什麼板壞了,要1,350元。但誰會用普通新機的代價來換一部用了兩年的舊機?

一個摔壞了iPhone的親戚也有類似的經驗:代理商說得更乾脆:你給我2,000元,我給你一部新機。由此看,不少品牌可能懶得修理,硬體一有問題就說要換版,由於索價驚人,等於變相逼你換機。這一來省卻香港的人工,二來可以將舊機送到內地翻新、就地轉售。內地市場大,但承受力較低。對品牌來說,讓內地來承接香港的舊機,例如三千元一部舊iPhone,可擴大市佔率。若此,買機時只能選最好的品牌。不知道日本老牌子會不會比較老實?Sony貴很多,但買第四部電腦時可能要重新考慮。

1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大學時期前後有一段時間常到圖書館,感覺是: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的藏書質素參差之極,普通人增進知識則可,但知識分子要找有用資料會遇到相當大的困難。大學的圖書館資料較可靠,當然那些藏書不是校外人能隨便借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