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孔子》不敵曼德拉

原載《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2010 02 02 星期二

看副片名「決戰春秋」即可知,製作費號稱一億五,以奧斯卡金像攝影、王菲復出主唱為號召的《孔子》想兼顧娛樂性,但落得不倫不類。

眼看世風日下,孔子被借用來以正社會、弘揚國威。聽戲裏的孔子論治國(由於在電影院裏無法作記錄,網上也未發現在線的版本,恕我未能引用對白),恍如胡溫說「以民為本,和諧社會」。但周潤發少了學者氣質,演繹欠厚重,看他講富國愛民只覺得矯情。

反過來,內地由於很多話無法直說,在人大和政協開會前夕力捧《孔子》,會令人懷疑是指桑罵槐。戲中的孔子憂國憂民,一度在家鄉魯國(今山東)得寵於國君,位極人臣。但文人鬥不過諸侯,很快就被逼走,出「國」流亡。當時的國大小相當於今天的省。孔子和眾弟子在中原各國流徙,前後十多年,嘗盡白眼,用《史記》的話說是「喪家之犬」,用今天的話說是盲流。晚年方得還鄉,不久即鬱鬱而終。孔子誨人不倦,所講的話也就是後世所知的《論語》。

這樣的孔子會否使你想起溫家寶?相信電影並非藉此暗示,溫總做不完餘下這兩年。但無人不知,地方阻力大,他力不從心。現為階下囚的陳良宇擔任上海第一把手時,就曾仗着「上海幫」的威勢,當面頂撞南下視察的總理。

至於說此片想討好票房,孔子既然傳授儒家的「六藝」,可信兼顧「禮樂射御書數」。而身處「七國咁亂」的時代,朝中有政敵,國外有強鄰,也要有武功防身。但客觀上,孔子的成就不在於百步穿楊、調兵遣將。電影字幕也只說他是教育家、思想家。但戲裏的孔聖能書能射能謀,更像《三國》裏的周郎。

再說,武打和戰爭排場雖已成為古裝片的標準功,但在《孔子》裏加入「四大戰役」,有點像在莎士比亞傳裏加插4P。想看孔子的人不稀罕,不想看孔子的人寧看甄子丹。造型方面,周潤發臉圓腰鼓,像養尊處優的貴族多過大學問家或「喪家之犬」。唯一的高招是借周迅的性感來製造聖人坐懷不亂的話題。

誓言不讓中國扒頭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如果看過《孔子》,一定信心爆棚。同屬借偉人以警世的主旋律片,講述南非總統曼德拉治國的美國片《Invictus》(不敗雄心),高不知道多少班。誠然,對今天的人來說,曼德拉遠較孔子來得親切;戲裏由他讀出英國詩《Invictus》裏的金句「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亦令人振奮。但同樣是用娛樂元素來拱托主線,用欖球賽來化解南非的黑白仇恨,最終舉國一心,逆轉反勝奪得世界盃,牽動觀眾情緒的效果,非《孔子》的戰爭排場與武術特技能及。

香港正陷入空前的分歧,《不敗雄心》值得所有關心社會的朋友觀看。想用足球來凝聚民心的曾蔭權,更應看看自己與曼德拉有何不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