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100909四晴:今天很熱鬧

昨晚罕見地長時間打《旱天雷》,接著大雨傾盤。但今天還是那樣悶熱。

港官民望因人質事件飆升後,再遭《蘋果》頭條〈紫田村民今日抗收地 50人寫遺書〉測試。但看來炒不熱。首次有組織打正後現代亦即反現代旗號,自稱「批判學會」。歐陸派的年輕人欲將貧富懸殊、施政失效的民怨,導向反對港式資本主義。

《明報》用〈京保釣:「十一」百艇赴釣島日使館前抗議 促即放人放船〉〈港保釣明赴台商登島〉做頭條。是否嗅到中央支持,想搭民意順風車?不再一味禁制自發的涉外抗議是進步,但若只許表達符合官意的看法,只是借民意來撐官意,並不能從中吸取意見、改進施政。

《蘋果》稱〈全港18區都有骨灰龕〉。區議會明年改選,到時會否18個火頭一齊燎原?

看《明報》哪些新聞需要收費,可推測該報自認的賣點或者可以開刀的對象。環保建議本應讓更多人看以爭取支持,現在反而收費,看來是對開明的中產抽水,因為他們願意付,又付得起。

路經金鐘時,見掛「CJ」牌的黑車迎面駛來,後座似乎有一個圓頭的男子,當是新車主。《明報》最愛法律新聞,又素來對名人友好。但今指首席法官昨首次見記者時,〈被問23條「倒瀉籮蟹」〉英文流利 廣東話「甩牙」〉,新人有難。

沈旭暉挾美英名校學位,文思快、興趣廣,中英皆能,在八十後的社科人中有組織能力,是近年罕見的輿論領袖。但不知是否與八十後整體轉趨激進有關,先是挑戰專業圈子的禁忌,指名道姓批評以《第四代人》一書領導思潮的名教授呂大樂落伍,近日又一再以人質事件的評論惹爭議,逼使政府官方大學者借《明報》反駁其港享「次主權」論。

馬尼拉人質事件剛發生時,看他舉以色列派突擊隊遠赴當時阿敏治下的剛果,成功奪回遭劫機的客機,救回所有人質為例,我當時就一愣,在《大公報》的文章裏提了一句,指港人不應有此錯覺。那一來是政治事件,劫機的目的是對付西方人;二來以色列有美國為後盾,是獨力擊潰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大衛」,軍力之精良,世上難有敵手;三來剛果剛好相反,是墊底的國家,與以色列差天同地,而且阿敏支持劫機,國際形象相當於今天的拉登、金正日。正邪分明,強弱懸殊,形勢一面倒向以色列。但馬尼拉這次是個人行為,不涉及政治,菲律賓政府並不支持,只不過處理無能。兩案沒有可比之處。這提醒我們,學識太專,有時候會埋在細節和理論裡,反而忘了常理。

當選美國財經刊物《Forbes斯》中國內地首富的宗慶後,所生產的蒸餾水娃哈哈觸目皆是,但名字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也許可以說明我如何孤陋寡聞。此人據說有70億美元,在全球富豪中名列第103位。他拒會蓋茨、畢菲特的理由我不同意,但相信不僅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遠比美國遲,而是出於民族性的差異。

深圳剛慶祝特區成立30週年,珠三角員工13連跳的富士康東主郭台銘就對《華爾街日報》說, 廠房內遷後,僱用的人數將會從現時的92萬增至150萬,增幅超過50%,予人的感覺是借內陸來壓珠三角。但真正的關鍵是,廠房內遷後,工人將入住政府宿舍,換言之,下班後的問題將轉移給地方政府。中國的政府無所不在,這本來很自然,但只怕地方政府對工人強加管控、壓制不滿,事端更多。

菲律賓去年11月底造成57人死亡的政治屠殺案昨開審,涉及196名被告。南部一個親前總統的政治世家被指是幕後黑手。控方律師認為,本案在菲律賓是典型的現象,因為「權力被一些大族控制,而總統靠這些大族贏得大選,是主僕政治(patronage politics)。」菲軍承認,全國有最少112支私人軍隊。(《明報》引述BBC

菲律賓法治落後是不爭的事實。但必須承認,言論自由方面比中國進步太多。中國沒有控方敢這樣說,說了也登不出來。但菲律賓可能相反,可能什麼都有人敢說敢登,問題是有多少成分是出於政爭,客觀的真理與主觀的造勢難分。

〈世桌冠軍允打假波停賽半年〉:桌球看來是所有運動中最寬鬆的,但是否合乎公義?

〈卡梅倫父親中風病逝〉:政府首腦一周十天內接連生小孩和喪父,古今中外絕無僅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