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101123二晴:尋囂鬧事南北有別

休『更』(新)三天,話題太多,只能擇要而論。

今午去IFC看以Mark Zuckerberg創辦Facebook為藍本的新片《The Social Network》(社交網絡)。路經匯豐總行樓下和Armani旗艦店時,見各有一批人掛橫匾、用擴音器,控訴金融界無良令其失去畢生積蓄。高音刺耳欲聾,根本聽不清楚說什麼,令人想起1967年左派暴動時,想用中銀總行屋頂上的高音喇叭吵死港英。

值得注意的是,在匯豐樓下席地而坐的申訴者,外貌與神情與一般香港人明顯不同。難道迷債的香港苦主已接受賠償,唯獨內地苦主沒有著落?還是說有人『應邀』來坐凳仔?

這兩批人對公眾構成的騷擾超過了以往所見的抗議,換了在內地,怕被指『尋囂鬧事』。

趙連海就沒有這樣好運。在最後一刻炒律師棄上訴、商討保外就醫,顯然身不由己。這再次提醒我們,有三種『國情』可見的將來難以改進:

一是從新華社對香港人大聯署的交代看,在內地只能就個人的遭遇申訴,不能聯絡同道、搞組織,更不能帶頭,否則被視為政治威脅、嚴刑伺候。

二是法律為黨服務。司法公正只限於無關痛癢的事,解決棘手問題仍靠行政權力。內地「行政壓倒一切」與香港「法律高於一切」構成兩制『永恆』的矛盾。『護法』繼續是香港選票的保證。

三是維穩不惜一切、甘冒天下大不諱的心態一如當年六四,顯示鄧小平的用人方式和治國哲學延續性極強,對政改不宜奢望。雖然慣說「循序漸進」,但以『序』為『進』的先決條件。更以很保守的角度來判斷是否有序,處處擔心星火燎原。而隨著社會矛盾擴大,越來越多人豁出去,在位者急於殺一儆百,出手只會更狠。

港區人大雖然收貨,但港人恐怕不然。習近平昨被《明報》引述的「知情人士」指接手趙案。中央在此案上是否分派,港人管不著,而只知道黑白分明、不涉政治,不平的感覺更甚於劉曉波案。胡溫餘下這一年多,不但基本法二十三條無從立法,香港其他的事也會化大。

《蘋果》昨繼續用核電來挑起恐懼。看樣子炒不大。但觀其標題可總結出三大反核理據:

1. 〈大肆興建〉:是否過量?包圍香港,令港人無處可逃?

2.〈電費勢加兩成〉:令港人百上加斤。

3.〈保險欠透明〉:一旦出事,港人『冇得賠』。

台灣的跆拳「寶貝、女兒」昨由亞運回家,萬人和副行政院長(副總理)接機,不亞於真正奪金。楊淑君()力稱失金非韓國人之錯,強調「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但五都選舉還有四天就定生死,拳風不排除會由韓國轉向大陸,成為綠營的殺手鐧。

此外從三則小新聞可以看出點國情:

1. 新華社有感於國家的亞運獎牌〈一騎絕塵〉,希望下屆請澳洲加入競爭。的確,人口相當於印度、日本、印尼、韓國之和,GDP已趕上日本,體育獎牌在世上更坐亞望冠,撇開美歐勁敵,在亞洲與次級對手作賽,勝之不武。感到尷尬是好事,有強烈的公平意識才可望培養出高尚的體育情操。

2. 2007年一斤的〈600萬普洱王跌到 10萬〉使人想起1637年荷蘭人瘋炒鬱金香。任何一個霎時暴富但文明淺薄的社會都可能難免這種現象。

3. 有人大常委注意到,農民工由於供應短缺和不挑工作,工資逐漸趕上大學生起薪。前者歷來太窮、要養活的家人多,加薪是好事。而大學生起薪雖低,但有機會加薪、升職,長遠來說遠遠好過農民工。壞消息是大學生不但過剩,而且就業時挑剔,不願吃苦,長遠怕不夠競爭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