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9日 星期三

110309三暖:辛亥百年之一

周初忙了兩天,想鬆一鬆,今午不上gym,去看曾蔭權上周被80後衝擊的展覽。

但以後看展覽要避開週三。由於所有博物館周二休館而周三免費,人多到要不是看不到說明,就是聽別人講電話。有一位老先生更邊看邊給他太太講解,方圓十米內都聽得見。職員上前勸喻,講本地話的老先生大條道理:我太太看不懂,你們不提供講解,我不自己來怎麼辦?

今天的社會人權意識高,非逼不得已都避免干預,搞得不好反遭投訴。

辛亥第一槍是在湖北武昌打響的,湖北省博物館理所當然地成為香港歷史博物館《辛亥革命百周年展》的另一半。

內地現在大到上海、小到一條村,都想盡名堂搞旅遊。只要扯得上歷史的地點都儘量作大、合資承辦、庸俗修葺。名勝與名勝之間虛假、爭鋒呷醋,爭奪正名,就如從前的名牌只此一家,別無分店。事實上,由主辦者到賣紀念品的小販,對自己所賣的歷史毫無興趣,也懶得學。看這種古跡」,絕對是貼錢買難受。

我今天看的當然不是這種商業名勝。由於目的不是爲錢而是爲政治,展覽做得很用心,意識形態較淡,觀眾大都很受落。即使帶有商業宣傳,那也是間接的。湖北當然希望港人看了展覽後,牢牢記住他們,下次從廣州坐高鐵去看看。與此同時,香港的主辦者自然也想給港人打氣:香港是中國的啓蒙地、革命發源地。國父都是我們訓練出來的。要不是有這塊寶地,中國人吃的苦更多。英國人自然也想港人知道:香港對中國的貢獻都是在他們的管治下產生的。換了由中國管治,結果可能大不相同。

這種偏好是意料中事。希望一種展示不帶利益和偏向,讓受眾自行達成結論,恐怕只是空想。關鍵是偏向的程度、有多少說服力。

今年兩岸都會大事紀念辛亥百年,但同床異夢。共產黨首先是借國民黨的革命來拉攏台灣,希望開展兩岸的政治接觸;次之是強調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並沒有完成,最後是共產黨達成了他的遺願,把中華民族帶到千年盛世。國民黨則反過來強調:看台灣就知道,國民黨不但完成了孫中山的革命,而且至今謹守他的信條。

最近在網上看到,有組織爲了反共,在有關的問題上比國民黨更進一步,強調辛亥革命是成功而不是失敗的。動機很簡單肯定辛亥成功,才能得出後來共產黨搞革命是叛亂的命題。

孫中山既無槍又無錢,能鼓動而難組織,

但撇開政治看常理,相信都會同意辛亥不是成功的革命。孫中山名義上是中華民國國父、當然的總統,但不止一次被軍閥軟硬兼施,包括出動槍炮,逼他讓位。總統任期短不過幾十天,長也不過一年半載。他無疑是天下為公,只要國家好,不計較名位。無奈與軍閥打交道只能從道德出發,沒有實力做後盾。一眾軍閥看準了他一無槍二無錢,才不跟他一般見識,個個都當仁不讓。這些槍杆子當總統並非爲了民主法治,而是獨攬天下,甚至再做皇帝。

再說,辛亥命是革了,但民生毫無改善。對老百姓來說,只不過是剪了辮子,魯迅所謂城頭變幻大王旗。如果爲了不讓共產黨篡奪革命」這個美名而硬說辛亥成功,與阿Q何異?

孫中山的理念和精誠沒得說。他一再退位,幾近上古的禪讓。但客觀地說,中國現代史痛在:國民黨的辛亥革命未竟;共產黨的農民革命則初階成功,隨即走向自己的反面,至今未擺脫這個陰影。這與歷代的農民造反異曲同工。最近的一次是19世紀中的太平天國。

以下是我今天展覽的摘錄,與上文相呼應:

香港在英國統治下,滿清力不能及,革命更容易產生和開展。湖北省博物館敢在香港展出的序言〉裡這樣說,在大陸肯定不行,擔心有人把滿清換成中共。

日本1904年在中國的東北打敗俄羅斯被視為君主立憲勝過專制王朝的制度比拼。───他日萬一有發達國家與中國衝突,會用這句話來做文章。

外人能在七八十年間,在一荒島成此偉績中國以四千年之文明,乃無一地如香港,其故在?孫中山1923年在港大演講───香港特別是港大當奉為經典。今年除了民國革命,也正好是港大100周年,這句話相信會反覆播放。

19111010日武昌起義後選總統,孫文黎元洪黃興三候選,17省各投一票,結果是1601----中國一百年前就已差額選總統。現在內地為何做不到?

1908年,光緒與慈禧先後在兩天內離世,三歲的溥儀即位,父載灃攝政,將權力收歸皇族。袁世凱翌年以足疾為由引退-----董建華以腳痛為由辭職,原來於史有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