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110920二:我唔《爽》


《爽報》掀起第三次報界大戰第二天,買菜途中路經金鐘廊,見自動電梯前的空地化作免費報的flee market。除了《都市》在港鐵入閘後才能取閱,其餘五份堆得高高的,只要你伸手就奉上。連中央辦給外國人看的《China Daily》都有人派發。地上還有幾份法輪功的《大紀元》供自取。暗裡或有人爭地盤,但明裡秩序良好。除了趕上班要側身而過,此外相當文明。

這是我第一天「爽」(報老闆黎智英用語)。發覺全部40版,非關係企業的廣告約佔6.5版(另加一版母報《蘋果》與其他商業機構合辦善舉的廣告),不到兩成。但買廣告一如買樓,呎數(版面大小)只是起碼的準則。此外很講級數(由公屋到豪宅)、版位(由山頂到禁區,由全海景複式頂樓到垃圾站對上)、折扣(同類單位的供求、發展商的級數、伙拍銀行的優惠),同樣的大小,實收(不是名義上)的費用可以差天同地。同屬開張廣告,Apple旗艦店與美容院肯定相差N倍。太單薄的報紙甚至會半賣半送廣告以撐場,就如商店請人做媒。新報紙至少要幾個月,等廣告商睇定發行量、受眾等級、專業定位,進而測試之後才說得準。

就今天來看,《爽報》有兩點比較突出:

@新聞按地域分為《港聞》和《國際》。北京、新疆、福建、重慶甚至香港(見V18版的《騙4長者1700萬 女經理囚79月》)的新聞都歸入《國際》名下。我起初以為是沿用台灣《爽報》的習慣(台灣為表獨立性,避用「大陸」「兩岸」甚至「中共」的稱謂,稱之為「中國」,以示另一個國家)。但看網上的台灣《爽報》,只有《新聞》一種類別,不分地域。換言之,雖然面對綠色環境,反而比較中立。港版更富「創意」。

@最配合報名(「爽」是台灣口語。雖然很多事都可以使你覺得「爽」,但直覺上最貼切的是「性」。相當於姜文在《紅高粱》的地裡把鞏俐按倒在地上,事後再爬起來說的的「痛快」。)的內容是請大才子首次以情色示人。幾日完的小說欄名《眼兒媚》,昨起五天連載第一個故事《枕邊手機》。今天排在其中一版《副刊》的右半版;左半版用deep V(o+靚)模為引子講述即日的通勝,也就是今日的宜與不宜。
沒想到的是,才子不僅文才,連explicit處也超班。我並不怕看情色。1960年代之初讀中文中學,從未看過英文原著時,閱報見《Lady Chatterley’s Lover》在英國解禁,就去當時的中央圖書館大會堂排隊預約英文本(由於原文被禁,根本沒有中譯本)。還記得館員見我來交錢取書時的眼神。但拜讀才子今天的大作,再看D. H. Lawrence 70年前的東西,一點也不爽。後者如果活在今天,恐怕連出版的機會都沒有。這就是時代的「進步」。才子的原作已上網,恕我不引述了。但家有幼童者,不宜留在廳堂。

後來更發現,才子那把你不時會在夜半的士上聽到的磁性聲音,在網上為你朗讀自己的傑作。纖毫畢現,深入淺出,絕無冷場。為藝術的犧牲,不亞於天王巨星上銀幕打真軍。

今閱報,原來影視處昨就該報接到13宗投訴,理由是意淫的色情漫畫及小說。回過頭再看,漫畫應指全版的連載。這兩天的《孽緣》似乎取材自所謂的「邪惡」女人案。故事已知,毫無神秘感。至於說艷情,與才子的文字差天同地,但也許看漫畫長大的讀者喜歡。

@總的來說,聞名不如見面,不如《730》。我甚至寧可翻《頭條》。但對黎智英最不能輕視的是靈活性。且看主流有何反應,他又如何適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