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111018二晴:謝謝關心


謝謝網友Patrickov、東尼、haode2010……的關心。
《都市》最後一文見報後,也收到多位讀者的來信和建議。對我來說都是雪中送炭,無任感激。
肩周炎對專科醫生來說是「小事」,但產生類傷殘的後果,令患者難以正常生活,甚至要家人協助起居。而且治療可以拖很久,花費多,痛苦大,不一定有顯見的療效。
我想多做點事,花在電腦上的時間太多,但桌椅與鍵盤的高低不配合,傷了肩膊。自己惹來的,自己解決。有好消息再告訴大家。

用黎智英「包攬」民主派捐款做頭條,《明報》今天贏了所有對手。有線用作頭條,也贏了其他電視台。
無論這條新聞是否合你意,客觀上最重要。
民主地區不應該由個別人包起某一邊黨派的開支。但香港如果沒有有財力的人敢得罪中央,就不能怪黎智英,甚至要多謝他,否則民主派根本無法生存,民意無從表達,只剩下聽從中央的一種聲音。
難解的只是,樞機主教個人每年要幾百萬來做甚麼?支持地下教會?

《競雄女俠-秋瑾》是極少數我不止一次想中途離場的電影。正如秋瑾的後人說,愛國烈士成了武「俠」小說的角色。革命黨與清兵搏鬥流血的場面比描述主角個性的形成、對革命的貢獻還要多。
導演邱禮濤用血、淚堆砌「午夜屠夫」可以,套在女烈身上就顯得沒有層次,不是感動而是令人冷感,只覺得秋瑾死得輕率。愛看煽情的觀眾又不會選這種題材,怪不得很少電影院播放。
令人同情的不是秋瑾而是她不革命的富二代(二世祖)丈夫。在男尊女卑的時代,對於拋家棄子鬧革命的妻子至死不渝。
戲裡突出秋瑾提倡女權,但描述浮面,我懷疑女性觀眾是否buy。
此片的革命言論會引起聯想,不知內地能否播放。

與《秋瑾》相比,Steven Spielberg擔任製片人的《Real Steel》(鐵甲鋼拳)把人與《Transformer》(變形金剛)地位對調,用兒童做英雄,雖然同樣浮面,但起碼看得下去。

下午手持醫生轉介信去瑪麗骨科排期。坐新症counter的年輕女士見信上寫的是律敦治,要我接受房仔護士的甄別,看瑪麗是否收症。幸虧護士較為knowledgeable,知道律敦治不收新症,把我彈來瑪麗,我並非來博懵。年輕女士於是影印了醫生信,照背程序說:由醫生決定排期先後,三個星期後收不到通知函可來電查詢。
我完全理解公立醫院discourage病人的「官僚」。看新聞就知道他們近年超人的壓力。但要走進醫院,才真正感受到醫護與病人的苦況。專科樓的幾部電梯不論上下都塞得滿滿的,中間樓層常見推著工作車的助理無法進入,肯定減慢對病人的服務。上到骨科樓層,可以坐上百人的候診室幾乎座無虛席。通道裡還有個別坐輪椅的人。大概有二十個診室,不停地呼喊病人進第幾號房,活像工廠流水線。恐怕三個月內能獲得第一次「接見」,就算幸運。

公立與私家服務收費相差不止十倍,逼得大多數人往公立機構擠,形成惡性循環。
上月我看過一個中環的私家骨科。雪白的診所,牆上是Alessi鐘,桌上的iPod底座有soothing的輕音樂,兩個操流利英語的助理伺候最多三四個輪候者。診金900另加藥費、檢驗費,沒有1,500很難出門。病人大都是很斯文的外籍人士,可信有公司的expat package包起。我看了兩次,做了一個MRI,還未開始治療,埋單就已七八千。沒有收入又沒有看醫生保險的退休長者很難高攀。我買了住院保險,但看醫生的保險貴,沒有買。
有朋友相信是本著當年讀書時的社會關注,在中環行醫,專科只收六七百,我只好去麻煩他。

要麼太貴吃不消,要麼太便宜擠死人,沒有中間的選擇,香港醫療的這個死結怎麼解決?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祝崔先生早曰康復!
先生既然擁有iPad,不妨暫時放棄用傳統電腦,因為用iPad不需桌子,即使坐沙發,臥床仍可上網,寫字,不必用鍵盤。(iPad 2 )有繁/簡體手寫輸入,非常方便。祝健康愉快。

sam 提到...

崔兄保重,早占勿藥!

haode2010 提到...

手寫輸入都要用右肩少少力. 不如錄音後找人替你輸入啦!口吃講慢些反而容易聽寫. 有思想要發表時不要放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