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120502三陰: 梁左的「反動」

      希拉莉抵京前夕,陳光誠據說「軟化」,以「治病」名義赴美。不說「庇護」顯然是給中國留面子。餘下的細節只是傳媒的「生意」。長遠來說,更應關注的是留在內地的營救者和可能接踵而至的逃亡潮。今天第二個營救者現身,顯然是想獲得保護。陳自行逃脫證實純屬「胡」說。胡佳是好人,但公共發言太幼稚。
      美國對華逐漸掌握了中華之道:雖然擺明是幕後主角,但達到目的就算,不踢爆讓北京好下台。上海人江澤民說「悶聲發大財」,美國人Clint Eastwood扮演的獨行俠說:Shoot if you want to shoot, don’t talk. 中國今後難有強硬的藉口,不妨將勢就勢,借換班之便,讓人權上正常一些。
  
      今日通天的三司以至個別副司人選,至少有兩人在鏡頭前不否認。看來傳聞的其他人也是真的。政務司民望高,反對者明不說,但暗會抵制,聽說包括公務員。律政司被指太「紅」,但真正的阻力恐怕是行內資淺。
      梁求才難碰上擴大編制,本以為不會上位的人恐怕都會現身。至於梁班有多「紅」,拭目以待。但「土共」脫出文革束縛才三十五年,黨團精英來港讀大學更只有十五年,拿得出多少「國際城市」的人才?

      針對梁的恐懼,黨員、赤化的政治理由無人不知,但不好說的是經濟上的「左」。梁看似偏向基層,而且想引入新加坡模式。改變香港六十年來舉世聞名的成功經驗和既得利益,阻力之大不問可知。
      但梁走左是針對長期右傾經濟「範式」(paradigm。這個學術名詞我似明非明,但已成為buzzword,只好照搬)副作用的反動。說白了,修補六十年來的深層次矛盾。
梁據說有句口頭禪:都說香港「地狹人稠」,其實所用的地只佔全港一千平方公里的一成;只要拿出些未用的地,可容納多一倍人口。「一成」的說法聽來難以置信。但梁是做這行的,若空口講白話,對手早就指著他痛斥:「你呃人!講大話!」
      若此,梁相當於暗示:今後會大量開發土地、增加供應、引入移民。五年後,人口可能超過八百萬。增添的主要是「北人」,但會主動引入青壯精英以補充人力和技能。這自然難免「滲透」的可能。如果今天司法界就已有紅司長,十五年後,法律界的核心肯定被「淘空」。
我無意非危言聳聽。但真也好假也好,只要符合內心的恐懼就有人相信,那還不妨早作打算。有人也許準備移民。
      但香港六十年的「右」行之有效,透過產權早已種下了牢不可破的既得利益,融入了港人的血液。梁跳不出這個五指山,而只能在不干涉右的傳統下,增加共有和分配的因子,以沖淡長期過右之弊。例如,增建公屋居屋略多過私樓,令入住公營房屋的比重漸增。但私樓由於增加不多,樓價雖然不升,但也不跌。既有的業主雖然損失升值的機會,但不致入肉。
      當然,這是紙上談兵,「點有半斤八兩咁理想」?何況,即使已用地真的只佔一成,其餘九成大都已撥歸郊野公園之類。由於對地產霸權的反動,保育已成為一大專業。經濟上左而政治上右的八十後九十後、學者專家,怎會相信一個「地下黨」開發山林是為了改善基層住屋,並非為地產謀?
      但總的來說,梁自稱「穩 」,因為根本不可能改變六十年的範式;但同時求「變」,因為要修補過右的弊病,使分配上比較均衡、社會比較合理、物質在人生目的中的比重較輕。
      用市場干預分為100度的橫軸表示經濟模式的左右。由0度亦即完全放任市場的右端到100度共產社會無不干預的左端,香港長期作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右派Cato研究所的嘉譽),就說是15吧。那新加坡也許是25,內地是50,古巴75,北韓85。若此,港由15度增加3度,與星也還有7度的差距,但向左走3度佔現有15度的五分之一,梁已大有發揮的餘地。
      這樣說並非認為梁有理、可行,而只是說社會的反應通常過猶不及。梁無疑遠較曾蔭權左,但客觀上只是相對六十年右的反動。所針對的如果是「地產壓倒一切」,很難有反對的理由,雖然我懷疑他是否做得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