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120913四晴雨:黎智英「退出」台灣

      今午奉家人命去油麻地買電影票。事後逛新填地街和上海街專賣食肆用具那幾個街口。有兩家專門到只賣日式食肆用的食具和裝飾,走進去恍如到了日本。換了在大陸,這兩天怕要拉閘。但未見有專門賣西式食肆用具的。這要麼是西式食肆不夠多,就是西式食肆較高級,用具要從歐美訂購。對我來說,也許說明較有派頭的西方食肆會較貴。
      步行去地鐵途中經過廟街,見十字路口的攤檔賣便鞋,百元有找,方便做gym時打換。但陳列的一對太緊,檔主用對講機叫貨倉取大碼來。我以為有一段路,原來就在十字路口對上二樓他的家,距離攤檔大概只有三四十尺。對講機聽不清楚,他就扯高喉嚨喊上去:「黃色波鞋,41、42各一對呀!」有位女士在二樓窗口探頭出來,也就是他太太。還是聽不清楚?旁人也幫忙,用更大的嗓子接力喊過去。終於聽清楚了,二樓扔下兩個盒子。檔主接了一個,旁人還是街坊幫他接了另一個。
      很像飛機欖時代的街坊關係。當時物質匱乏,大家要求不高,互動互助,但求解決問題。現在不可能。如果不是廟街,做生意當街大喊首先就會有人投訴。我買鞋時,旁邊有位長者說,這個攤檔在這裡幾十年了。
      看檔主的年紀,不會比我小。交易時一再說,「鋪頭幾百文對,人地幾萬銀租,我做埋都唔夠比零頭……。」我心想說少了,現在旺區的舖租以十萬為單位,鞋舖怕早就被金鋪取代,因為賣一百對鞋才抵得上一隻錶。

      近日還有兩宗外地新聞對香港比較重要。
      一是黎智英不堪於在台辦電視的虧損,放售有利可圖且有影響力的《蘋果日報》和《壹週刊》台灣版。二是歐洲央行無上限購入歐豬國家的短期國債,加上德國獲得參與財政紓困協定的法律依據,令持續了兩年多的歐債危機突見曙光。
      後者對全世界都有實利。但我在方面沒有權威,請看明天出版的《Economist》
      前者有兩種人最得益。一是黎智英在台的報刊對手和文人。旺旺名下的中時集團和綠營的《自由時報》此後一藍一綠兩分天下。但黎將報刊變得世俗化較接近大眾的本性,已永久地改變了讀者的口味。一般讀者就像從小吃得清淡的人一旦接觸到鮮味的美食,很少願意再回歸平淡。何況在讀者眼裡,看蘋果式報刊之害不像吃junk food那樣大。      
      由於市場壓力,其他對手都已內化了壹傳媒的技巧,今後不可能退回到蘋果前。台灣的文人恨透了黎俗世的傲慢。但他善借市場之力隔山打牛,文人出盡九牛二虎之力都鬥不過他(其實是鬥不過市場),現在天都光晒。
      第二得益的是大陸。黎相信是中共唯一沒有可能妥協、軟化的傳媒老闆。台灣少了他搞屎棍,年來愈來愈大陸化的旺旺傳媒可以大力拉近兩岸。同理,馬英九也應該得益。壹傳媒對任何華人政府,恐怕都是最麻煩的媒體。
      中共比台灣的文人更恨黎,只不過莫奈其何。但黎一旦在港犯類似在台硬拼電視的經營錯誤,財政動搖,中共就有機會用財力收伏之。那時港人怕會發起反共喉舌保衛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