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星期二

2013年最後一天回暖:對港政策終於有「解」

   劉兆佳昨天的商台訪問和今天MP跟進的頭版頭條,是年來對港政策最重要的闡釋。
   這位CPU前總管獲委中央級智囊組織高職以來,一再刺狼,不可能未經許可,似乎已成為港人裡新的代言人
   就回歸16年來中央對港的態度,劉提出三段說:初期無為,中期關注,近期「參與」。具體而言,回歸之初,江澤民「隔岸觀火」;0350萬人上街後,胡錦濤關注反對派。但形勢持續惡化,近年索性pro-active,謀求提升港府的管治力和與中央的配合。
   此說合乎在外的觀察。至於中央為何轉硬,MP今頭版頭條引述劉說《港人不尊重》,尤其是「認為中央在委任行政長官時只能扮演橡皮圖章」。
   不少港人的確這樣想,此說並無新意。重要的是劉的用詞。大學者拋開專業術語,用「最耿耿於懷」這種強烈的感情用語來描述中央,似乎想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劉說,中央因此覺得,影響港人的選舉結果完全「符合一國兩制」。
   中央影響地選結果也許就是所謂的主權。泛民或誓死反對,但我覺得在法理上難以否定。問題是方式和力度,當地人是否接受。
   香港的死結是:不少人拒與中國為伍。中央任何的舉動都被視為摧毀港人核心價值、「赤化」我們家園的「陰謀」。
   港人力爭相當於公投的無節制一人一票時,其實心知肚明,目的是「民主抗共」,只不過不便說穿。背後的邏輯simple and naive不過:
   人都要自主,只要free to choose,親中和建制派也就控制不了局面。共產黨無法「插手」,香港才會有真正的自治。而由於特首提名委員會一面倒向建制和親中,所以2017年普選特首時,泛民死也要踢開這個「小圈子」,最好是公民自決。
   這個願望或比較天真,但卻是出於民主理念的直覺反應。而提名委員會的組成也的確過份偏頗,不足以代表700萬人(140102後補MP《選委會選民佔全港7%》)。
   但劉只講中央如何「委屈」,迴避了中共一貫的禁忌:每逢涉及政治問題時,只講本事,避談根源。但不自省也就無法治本。
   中央越優惠香港,港人越反共,這至少有三個原因:
一、中共的往績,尤其是六四。六四一天不解,可能總有20%的港人與共不兩立,主要是知識中產,也就是社會的中堅。
二、放水、放人南下對港人日常生活所造成的威脅。反對者包括很多基層人士,尤其是最少既得利益的青年,有人視為現代的lumpenprotretariat。人數或不多,但行為偏激,龍獅旗可能就屬於這類。
   三、胡溫第二任內,官員貪腐,政府蠻橫,生活為害,民風敗壞。劉曉波、李旺陽、三聚氰胺、……每出一案,港人的反共指數就直線上升。連親中大黨也要在選民面前小罵大幫忙來過關。
   三大反共激素裡,一和三屬政治性,對港人心理的衝擊遠大於二。但中央絕口不提一和三,因為關乎執政的根本,死都要頂。港人的這些心結日積月纍,已化作與中央的死結。
   還有個半小時就是2014年。希望來年順利。

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131230一寒夜:官方矛頭直指......

   毛澤東忌辰港人持英治旗闖軍部事件,初見官方的字面回應。
   但既要民主又要上頭放料的港報不提,唯反共的對手報道。傳統的新聞人有一種鄉愿:小市民盲目,如實公佈「壞事」會造成恐慌,淡化不報是為社會好。言下之意,我是精英,有分辨和自制力,應代小民決定什麼可以知道、什麼是news fit to print
   說回官方反應。近年崛起的左媒《環球時報》昨發表「香港資深媒體人元佑」的評論,斥港人打着「公民抗命」旗號「無法無天」。有關情況料會再發生,由於事涉主權,而「激進勢力得不到有效管控」,當局應「果斷依法處置,不應聽之任之」。
   語氣很重,與特首這次上京被指定交代「不足」結合看,罵誰不言而喻。至於怎樣處置才夠「果斷」、管控才算「有效」,看阿狼今後出拳多重便知。
   AD說中央「提點」港警注意元旦日,純粹是想刺激港人。開埠以來軍部首次被闖入,不須中央問責,港警自己也很冇面,今後怎敢怠慢?
   但若全天候派警員在軍部門外站崗,又有損軍方的尊嚴。如何兩全?

131230一打鼓嶺2.3度:陸客來港又多兩條快道

深廈鐵路全程4小時
   大陸這次年終開通的新路有兩條涉港。深廈鐵路使廈門、潮汕、惠州等粵閩沿海居民來港只需4-5小時,且北接上海,令港滬車程較傳統的直通車縮短近半。廣深沿江公路則令廣州坐大巴來港只需兩小時強。
   兩條新路的深圳終點都遠離港界,但相信很快就有高速接駁過關。這次過年,廣東道/時代廣場會更逼,奶粉更難買。元旦怕更多人上街丟「路姆西」!
   我無意煽動,而只是提醒其必然性,港人要有抗疫力。我現在走在旺區也感到疏離,怕被拖喼撞。但巴黎的Printemps、倫敦的Harrod’s逢大節也好不了多少。再過兩年港深高鐵通車,珠三角人週六隨時可來掃貨、遊樂、夜蒲、行山紮營,翌日晚飯後才打道回府。
廣州經沿江高速來港2小時即可
   更重要的是,MP今說《中資佔據港經濟要域》。由此看,很多港人打中資工,而且比例會上升。十年後,直接間接靠國家開飯的港人肯定過半。到時就如持外國護照的港人,親友裡肯定少不了。拒與為伍的話,怕只能移民。
   有網友提到藉海水化淡來避免靠大陸。阿拉伯沙漠可信就是這樣做。但化淡要用電,阿拉伯地區發電用的石油幾乎免費。我們搞化淡的成本遠高過買水,中上層須大量補貼基層的水費。何況用電量大增也加劇污染。
   全球化加上網購,全世界的民生用品在港都買得到。只要比常見的用品多花兩三倍錢,衣食住行「去中國」或不難。加上子女可送國際學校、旅遊只玩「出國」(僅出差難免,再反共也很難不跪地「氣」豬乸),中上層完全可以過「安心正義」的生活。
   但基層難道靠你津貼他們吃法國芝士、紐西蘭走地羊、加州葡萄酒、新界有機菜,供他們的子女跳出本地學校?
   有人會問:怎知中共不會像蘇共那樣一夜間崩潰,香港反過來成為中國民主的火把?沒有人敢說不可能,但暫時還看不出,總不能坐著乾等。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131229日打鼓嶺1.9度:莫與憤青磨

   希望只是聖誕新年熟手放假,大報亂點鴛鴦,創辦人英名喪
   野鴿雖可能傳播禽流感,但《麵包拋車站頂餵鴿 長沙灣鴿患嚴重》危險到要上頭版頭條?危言聳聽還是說富裕後自我成病,無事不驚? 
   《人大廢勞教》涉及多少港人,竟劃歸港聞,更用作頭條?還是說本欲上頭版頭條,讓習近平得分,但分錯稿給港聞版? 
   《警察國家人民無私隱 世界期待更多斯諾登》的社論只罵美、英,不提俄、中、朝......,《環時》怕都會臉紅。
   *就「優先」闖軍部,網友以當年法輪功為例,認為要待中方進一步反應,方知會否對港人發惡。(截至今天報紙,唯一的反應是《饒戈平批闖軍營損國家安全》。國安若脆弱到持旗示威即已受損,怎頂得住美、日?)
   但中方或不至離譜到將港獨與昔日法輪功圍堵新華門相比。法輪功挾宗教威力,擁躉千萬,組織嚴密,忠誠度高。終年在陸客出沒的香港場所擺攤咒中共、勸脫黨,你不能不服
   但港獨多憤青。FB上的Like或過萬,真正參與不過一兩百,活動主要是起鬨快閃的發洩。傳媒炒來賣,公眾當戲看,絕少受感染。
   憤青自我散漫、蔑視實際、抗拒忠誠,雷大雨小,難以產生持久的變革。埃及革命去年反覆後,西方不再提3年前推翻獨裁者時力捧的網絡英雄。社交媒體的能耐顯被誇大。虛擬世界可能還要一兩代的演進,才可望接近實物的效能
   若此,中共害怕法輪功或有理。但只要節制中港「融合」對港人的「威脅」,不會有人想獨立。 
   我日前盼中方節制,因為純屬個別人鬧,沒有武器、武功、陣勢。持英治旗闖軍營雖刻意挑戰國權,但按香港法律只屬意見表達,并不威脅人身安全。
   這與年預算五六千億,有武功、武器、鐵的紀律、嚴格訓練的解放軍相比,猶如昆蟲vs虎豹。強者若以牙還牙,群眾只會同情弱者及其訴求,罵強者「大蝦細,俾屎餵」,軍方有理也變成無理。
   港人近年反共僅次於六四。明年除了主打政改,更是六四25週年,習近平想拉攏港人,絕不像在京排隊買包、與食客寒暄那樣容易。與憤青磨,還不如面向大眾。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131228六打鼓嶺2.7度:安倍有備而來,「優先」亦步亦趨

    前天行山途中看到安倍拜靖國的新聞,有點錯愕。與中國鬥是一回事,但需要撕破臉?再一想,習近平此時正帶頭紀念毛澤東120歲忌辰,安倍同一時間內祭戰犯絕對是刻意。雙方至此已無轉圜,軍備惡性互動之下,釣魚台可能重演69年的中蘇珍寶島衝突
   明知中韓孰不可忍,安倍哪會藉拜靖國來安撫保守派?而弟弟事前也必知會大哥,美國所謂「失望」只是門面話。圍堵中國靠日本打先鋒,白宮只會虛罵幾句,私下對中日走火有所準備。
   且看習如何既不失國之尊嚴,又不被對手和軍方曳上不歸路。
   由此想到「香港人優先」。即非上午見安倍借老毛忌辰落習的面,同日有樣學樣,選在這天來突襲軍部,顯刻意「挑釁」(英治156年未聞有人闖軍營抗議)。軍隊代表國家。毛澤東靠槍桿子出政權,更視軍如命。當著其忌辰叫解放軍滾蛋,顯欲製造國際新聞。
   中方一動氣就輸,在外被罵歌利亞迫害小大衛,在港則被借用來谷佔中、推公投。幸虧軍人及時勒馬,把示威者推出閘口了事。
   事後報案可說是「依法」,因為闖軍營是保安大事。但完成手續即可,對方以小搏大,認真追究正中其下懷。大把人挺反共義士。英國QC會來義助,把官司打到終院。最多不過監禁一周十天,但會製造第一個港獨領袖。
   還有兩三天就是元旦,話題將轉向政改,宜讓事件自然地淡出。
   最忌發動有激情冇水平的「群眾」與對手爭論。雙方各處一端時,真理不是越辯越明,而是越辯越火滾。任何激動的行為都會被用來動員敵對的行動。
   回歸17年至今,挑釁軍方是反建制的「飛躍」,今後不排除有人學樣。但潮流興反共,軍方再有理也冇人同情,只能不讓對手抓把柄,鬧大事件製造英雄。如實反映港情宜列為駐港軍人必修課,來港前先修,來港後定期update。

131227五寒晴:解放軍「滾出」香港?

「香港人優先」闖軍部,要解放軍撤走
   節日懶了,積壓了太多事想講。
   昨與家人行山,由地質公園所在的浪茄行到西灣亭。行行歇歇連光顧食肆,頭尾約5個鐘。初段的長斜吃力,但風景好,途經的西灣村更是保育新聞主角。
   昨沿途不少人講普通話,今午在海運大廈就更多。論人數或不及港人,但大袋小袋甚至拖喼,光顧人均消費過百的食肆,消費總額肯定遠過。
   大陸縱不放聖誕假,也送來這許多人,連山裡都有,遊客顯已成為我們一年365日無區分的米飯班主。硬減遊客的話,上街的從業員怕足以封閉整條軒尼詩道。
   日前與留美多年的港人聚舊。後者不忿在專業上受排斥,近年開始大陸生意,現強烈反對佔中。我完全理解。我這個年紀的居美港人,有些覺得中國百年屈辱初見成就,令寄人籬下的他們得以揚眉吐氣。與此同時,美國地大物博、與中國相距萬里,強國人多勢眾、財大氣粗的「威脅」遠小過香港。何況這些朋友年近退休,不擔心大陸人搶飯碗、炒貴樓。
   港剛好相反:強國人財蜂擁而至「威脅」到市民的生活,經濟成就則被近在咫尺的幾十年劣行蓋過。
   港人在港與在美的愛恨剛好倒過來,因為都只看自己。但大陸富強,不等於是好人。你只講眼前,覺得人權、自由、民主太遠,那是你的自由,但不等於大陸合理。反過來,你痛恨專制、拒與為伍,那也是你的自由。但不等於大陸沒有進步、人民都沒有靈魂,你最正義。
   年來高舉龍獅旗要「支那人」滾回去的「香港人優先」,昨在中共紀念毛澤東120歲忌辰同日,持旗闖軍部,高呼反建軍用碼頭、要軍人撤出香港。持旗的招顯聰Billy(圖左)講明以游擊快閃戰「搞港獨」
   以游擊戰搞港獨還治以游擊得國的中共,有種!幸虧軍人徒手把各人推出大閘就算數。即使揮警棍趕人也難免釀成《中國軍方粗暴對待香港和平示威》的國際新聞。
   這也許是港人裡極端的極端。但拒絕認祖在港有社會基礎。最近這20年,知識中產的港人家庭早已「英語化」。自小讀國際學校、在家多用英文、十歲出頭放洋。學成後即有個別回港,除了會聽講粵語,生活習慣、思想方式、朋友圈子、工作性質、同事關係、伴侶的選擇形同西人。很多兼有英語富國護照,特區護照恐怕只是去伊朗、古巴時才用
   但可以相信,中上青年揸BM、嘆紅酒,不會高呼港獨危及事業。現在真正無懼的是《共產黨宣言》所謂只剩下鎖鏈的普羅青年。友人笑稱為現代的lumpenproletariat
   大陸開放與全球化雙管齊下,人財流入而工作機會流出。如今就業競爭烈、薪低、無保障,收入遠遠被樓價拋離。基層青年少了中上層同輩的父母資源和校友網絡,除非學業標青,否則處處受制。
   但福利改進後,失業不難靠政府津貼維持起碼的生活。無須為餬口折腰令不少青年得以遊學、創作、參與社運。但賦閒易偏激,成為社運的動力。
   夜了,暫寫到此。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131225聖誕日晚:兩岸首腦明年歷史性握手?

   明天約定家人全日行山,本應早睡。不料有兩大發展,留個見證。
   斯諾登真搞笑,獲俄羅斯收留後首次錄影,竟然學基督教領袖發表「聖誕文告」。但頗有內涵,叻過很多美國政客,奧巴馬不容易對付。
   *但真正震撼的是,港台引述《亞洲週刊》的馬英九專訪說,爭取明年到北京會晤習近平。馬顯欲為民望救亡,挽救餘下的任期。若此,習為了千秋功業,會成他之美。但馬以何回報?任內開展政治商談?
   但成事與否,台灣元首這樣說總算是突破。習收到對岸空前的厚禮,如何禮尚往來,keep this process going?
   *謝謝iPhone網友的留言。兩三年前,我向親戚買下他的舊iPhone 2。慢如蝸牛,按一次要幾秒鐘才有反應,只好換成Samsung。現在不換回iPhone,一來年近七旬,想有大屏幕;二來退休多年,物價上升,逐漸養不起。本來上一部Samsung打算捱多一年半載,適逢紅米來港,千元搞掂,這才去馬。
   *至今用了四天,比上一部Samsung好太多。主機送來後,過了兩天,又自動補送第一次送漏的叉座。我根本不知道有此部件。
   至今最可以complain的是:只接受網購,不設門市。我當初上網買機時,忘了附加保護貼。事後上網補購,物價29元,但由於不足300元,運費要69元。我沒有幫襯。你會為了29元的保護貼,多付兩倍運費,或硬加幾樣配件以湊夠300元?
   不同的手機由於按鈕位置不同,不能用其他手機的保護貼充數。小米配件雖然可以在淘寶網購,但要付額外的跨境運費。
   我的購物眼光一向很差,這次算是執到。

131225聖誕日回暖:聖誕日隨想


   今年的聖誕佳音是易小玲再次整形後,初次揭開面紗。
   易小姐在港整形不成或屬偶然,但要台灣來收拾手尾,怕有人說我們賺錢最叻,但重錢輕人,與台相反。
   *同樣的,普京搶在宣布冬奧開幕前夕,特赦當年挑戰他的頭號政治犯,被指拉攏國之精英。有人會借劉曉波入獄四周年來踩習近平:他對你毫無威脅,放他可緩和自由派,但你就是無此魄力。
   *由此想到周永康出事。陸媒大肆張揚為習樹威,但看個標題就夠。「刑上常委」四人幫早有先例。王洪文時任副主席,更高過常委。
   周集團的劣行即有其事,但一如以往「打虎」,既不法已久、無人不知,為何在位時人人逢迎,倒台後才馬後砲。若此,必定還有這類壞蛋,只看風水何時轉。港人冷對這種「法治」,只要知道周不會慘過北韓的張永澤就是了。
   *美中俄三國元首,今年以奧巴馬最慘。跑了個「賣國賊」給對方不特已,醫保的世紀改革又遭到滑鐵盧。民主巨人蹣跚,兩大威權首領意氣風發,明年是威權的世界?
   *日本給恨死她的韓國送子彈維和,似欲表示在軍事上化敵為友、合力抗中。韓國不可能聯日,但會借日來對華留一手。
    安倍向你舞劍,習公以何回敬?
   *接近中午,著手清理家人昨晚聚餐的left-over,邊吃剩菜邊洗剩碗。碰上寒冷天氣警告取消,洗碗不再「赤」。希望是明年的吉兆。
   *今年的好事是四年長的右肩周炎好了九成,只剩手臂向後伸展受限。經驗是:關節痛是長命病,病發時行動大受局限。但動輒要一兩年才可能復原。看專科即時有療效,但不持久,一周十天就要看一次、持續一兩年。由於費用非所有人能夠負擔,最可靠的是「天助自助者」:學會理療的動作,有恆心地做。所需空間不多,一般在家就可以。
    不過,我退休有時間磨,上班的話恐怕就只好看醫生。
   *由於肩周炎,逐漸把洗碗、掃地當作手部運動,與坐看電腦作交替,一舉兩得。
   *由此又想到環保。洗碗、漱洗時為省力,通常會開大水喉來沖走污跡。但其實,大部份的水尚未接觸到污跡就已沖走。我現在洗碗,先用用過的廁紙或紙巾抹走油跡才開喉,減少用水和洗潔精。用廢紙來減少用水和洗潔精,幾乎是net gain
   *至於今年之失,主要是兩大開支湊在一起,超支嚴重。14年將會是lean year。
   *今晨港台說,《數十外遊團 主要往日本》。最近多次為日圓暴跌()而恭喜友人。我下一代的朋友都愛去日本,但舊相識更多與日誓不兩立。這也許就是父母經歷過抗戰的60+與日本轉型輸出軟實力時期成長的50-之別。但現在個人中心,各代我行我素,懶理另一代是否有理。
   我相信,每一代的經驗都有價值。不想中國再受欺凌,有責任去明白日人的長短。他們為什麼會同時存在好壞的兩極,大屠殺的變態遠遠衰過華人,好的又非華人可比?例如,敬業專注、嚴守紀律、團隊精神、尊重大自然、學效先進……。
    19世紀下半葉,一如我們被西方強行開國,但不到40年就從類似我們的「東亞病夫」變成連敗我們和俄羅斯的軍國。但我們1840年在鴉片戰爭中慘敗,138年後才真正開國。
   誠然,我們現在開放不到40年,也有類似日本維新後的強國地位。但胡溫後期對內霸道、對外急於擴張,alienate了不少人。雖然不會變成昔日的軍國日本、納粹德國,但富而驕,一旦倒下,只怕全球爭打落水狗。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131222日晴:睇餸食「米」

   週三中午䊮到平「米」()。週五放工時分速遞來電,無人在家。翌日中午補送。前後剛好三天,符合賣方承諾。
   立即飛走捱了兩年的Samsung Google。後者大約一年前燒壞叉電port,只能獨立叉電池,然後將電池入機。長期每日拆裝,背殼早已變形,無法完全契合。
   試機至今24小時。好話就不說了,現在要踩才能顯示性格。對我這種粗手粗腳的人,有4點「不足」:
1.  背殼不及Samsung Google易拆,宜盡少開蓋。
2.  跟機只有4G,插卡才夠用。但卡槽不易開合。
3.  不兼容「小熊」,無法封鎖廣告電話。台灣同類的App難用,更成日要人付費升級。
   4.包裝盒厚逾寸,盒殼與盒身緊合。但薄身機置於最上一層,下墊厚底。大力扯開盒殼與盒身,令其驟然分離時,手機易拋落地。宜在沙發上開盒。
   我睇餸食飯。本看中2,000元的Sony,現在省了一半,功能相若,沒有什麼好怨的。希望最少用一年。
   過去這個月,網絡和手機先後改用國貨。但純為省錢,無涉愛國。退休多年,進入不寬裕期。何況不打機、不看YT,入門級手機已夠用。年輕人就無須屈就。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131218三晴最低9度:執平「米」

邊踩邊發電的混合型單車
   繼日前預約,今正午上網落單,䊮到平「米」。由於日前已不厭其煩上網開戶,今天付款遠比想像中簡單。
   這種遊戲玩鬥快。開賣時,友人正上班。約15分鐘已冇貨。(131219後補:MP《紅米36秒賣萬部》。但也可能是人為短缺以造勢。今凌晨上網又說有貨。)
   但也公平。上班族買得起好機;廉價貨不妨留給有閒的冇錢人。
   *易小玲在台做手術,good luck。
   *終院裁定來港一年可領綜援。已來港者得益或不多,關鍵是後來者見獵心喜,將陸續湧到。正如南亞、非洲人湧來攞行街紙領津貼做工,人數難料。
   *三年零六個月的跛腳鴨?反狼者趁其述職,連日吹下任人選,柴台兼測上意。AD《曾鈺成組智庫「釣」施政班底》,講明要「經得起朝代轉變」。商政雙棲的精英則挺梁錦松。MP《評特首人選 陳太予林鄭好評》(死亡之吻?)。反報更咒其《出年犯太歲隨時衰》。此三人,我會買女。
   *港將不港,罪魁原來是:《員工疑將軍澳線國產車裝置肇禍》《三款內地米鎘超標恐損腎》《百港客雲南斷水斷糧 公安懶理》。三則都見於you know who。
   *中方日前在東海對美上演「大衛鬥哥利亞」。港強民報頭條高呼《華艦迎頭撞 美艦掉頭走》《強硬「報復」美東亞部署》。理智民族報頭條說得較清楚:《美監視 華艦阻截逼轉向》。說《華細艦截美大艦 倘相撞贏輿論》的「專家」很有毛風:老子有的是人,用命博同情抵到爛。
   剛才電視報道加拿大地盤大火,派直升機救出嚴寒中被困的工人。換了老毛,直升機用油矜貴而人過剩,油更重要。
   *更Like:美國MIT與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合製混合型單車,邊踩邊發電,變半自動,外型有Apple feel(),較本博昨天Like的一人電動滑車更綠、更平、更輕。superpedestrian.com接受預約,但沒說$、何時交貨。
   *山西《煤礦大王去年花7,000萬嫁女 負債300億》:醜惡的富裕。但朱門酒肉臭的暴富社會不限於中國:AD《印度鋼鐵大王Mittal嫁姪女3日花6億》。只不過前者花別人的錢,後者有165億美元,全球富豪排名41。
   *當局在新疆改為主動出擊。喀什抓人遭還擊,警2死,民14亡。維人暫收斂?
   *近日接連有人離世。曼德拉歸土幾乎同一時間,看到吳昊的消息。想起有海外友人相熟,轉發了電郵。此外由Peter O’Toole想起一個化學同行最迷他。現在又一個身體力行環保的學者。各位好走。總有一天會再見。
   *AD日前罕見地俾分中共:《習李經改擴內需 不再建超大城市 城鎮化3年投資25萬億》,稱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傳承文化」。原來習李兩人當年的博士論文都講城鎮化。批評者例踩。任何政策都免不了官員從中取利,不做更好?
   *香港難管,因漸無常理。就將軍澳線停駛,AD指《削巴士小巴 市民無路走》。若每天都要以幾年一遇事故的應急資源來運作,其浪費可知。其他各區今後更難撤銷空車線。
   公共服務和福利若只能增不能減,政府開支長遠將朝南歐發展。黎智英最講效益。報紙發違心論,是學共產黨,為政改、佔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我的美國母校長期在「十大」上下浮沉,這次終於攀到個第一校長年薪US$335萬,全美最高,甚至遠高過我們的金管局總裁。可賀?
   怪不得,校友裡的大學者說我對美國教授待遇的了解過時。我當然明白:香港的大學要加薪,否則華裔學者會回流美國。不知油國大學的校長是否千萬美元年薪?

131217二雨:《調換了父親》最好唔知

   昨天的冬雨直下到今晨。半夜雨聲好大。多年未見。
   今最低11度。晚上洗碗沒熱水,手覺「赤」,仿佛回到幾十年前。明預料更凍。但我不怕冷一些,人比較清醒。
   今晨陪妻去看日本片《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本以為是親子煽情的cliché,不料比想像的深刻,於我更切身。
   表面上講親子,實則講城鄉的價值和階級差距。導演當然偏向鄉間、大自然、順勢、守業敬業,質疑城裡人唯事業、冷家庭、凡事計算、處處競爭。都市的家庭關係疏離是老生常談,但值得中國的新中產參考。
   兩個在鄉間同一醫院出生的嬰兒被對調,分別在勝出和拒絕rat race的家庭成長。A住在東京景觀無敵的高樓,要乜有乜,但活在精英教育壓力裡。福山雅治飾演的「父親」終年忙碌,有養無教。B住在「父親」(Lily Franky飾,日本band佬,故取了個美式藝名)開的鄉鎮小店裡,有兩「弟妹」,日常在家裡和附近跳來跳去,無須惡補或為了表現而學琴。父樂天知命,與子女癲埋一份。導演是枝裕和想說:後一種成長更健康。
   兩個家庭獲悉錯誤時,已與對方的兒子相處了6年。為了確定是否換回兒子,展開漫長的交往,進而讓兩個兒子去對方那裡過週末。
   但交往了幾個月後,城市精英的父親發覺得不到親生子的歡心,自己養了6年的對方兒子更不再認他為父,這才明白錢買不到親情,沒有「成就」但無憂無慮的鄉鎮家庭有更多的歡樂和愛心
   導演以日式含蓄給城市精英留個面子。雖不明說雙方最終是對調兒子還是兩個兒子最終都跟了鄉下的父親,但寓意甚明,而觀眾也會惋惜城市精英家庭愛的欠缺。
   對我切身的是,本片除了勸人親子,想說的另一點是:先天血緣還是後天教養更決定一個人的成長?
   我不知道誰是生父,故也相當於被人調換了父親。我甚至不知道性格裡有沒有生父的遺傳,只能用negative assertion:性格裡若有哪些不屬於後父的教養,又不是母親的遺傳,那就可能來自生父。
   母親留給我的主要是身形、白晢。但教養是負面的。她看不起我父親,愛說自己父親做過福建財政廳長、爺爺在菲律賓發跡、家族有多人是當地的糖王之類。人生目標是嫁個能讓她終日打牌(就像《色戒》一開場官太圍坐麻將台那樣)的丈夫。
   以母親的家庭和時代背景,我可以理解。但我終生引以為戒。我出生後,她嫁給我父親,相信是為了生活
   至於生父,既從未來聯繫,除非有不可抗力,應不是有擔當的人。只要每個人都有因有果就好。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131216一陰:「見人忘名」似乎日增

   新聞界最多新聞人的新聞。凌晨上博的前一文已有留言,懷疑利君雅被「放逐」廣州
   TVB近年派往京、穗的記者似是輪換的。這位僅有的巴裔中文記者是否昭君出塞,且看過年前會否調回。
   上週連日陰霾,取代了長約一個月的好天氣,繼而間中密雨。今起降溫,後日料跌到10度。港濕度高、無暖氣,會覺得淒清。
西班牙Zero Scooter=Segway+綿羊仔
   人老記憶力衰退,最常見的是「見人忘名」,認得廣告裡的藝人,但叫不出名字。大半天後方醒起:周潤發嘛!
   但最近這次,要幾天才復憶。只記得選總統輸給馬英九的女子也叫「英」。好幾天後才記起是蔡英文」
   那次馬謝對決前夜,見識過謝長廷的拜票大會後,還看見她與友人步出誠品不夜店。
   我萬一他日真的癡呆,立此存照
   *或因此,日前想到老人退化一個最不幸的案例。前港大校長與夫人大概在校園散步。丈夫途中有事或與他人寒暄,轉過頭不見太太。警方搜索無所獲。幾年後方在叢林裡找到遺骸。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學校長也難免,何況是常人。
    當然,那是網絡前時代。我他日萬一真的失憶,應佩戴GSP,讓家人知道去向。泛民到時勿以私隱為由反對才好。
   *Like:西班牙Zero Scooter(圖見昨AD)=電動滑板車Segway+綿羊仔車頭->safer+easier。載重180公斤,時速20公里,上斜30°,360°原地轉。但km/gal=?
   *就日前有關紅線女和粵劇一文,有網友認為今天的人無taste。
   市民藝術口味的變化是正常的。怎樣的群眾就有怎樣的英雄。反過來說,英雄的水準與群眾的水準成正比。
    隨著社會開放、富裕、科技發展,大眾娛樂的傳播面日廣,受眾不僅人數增加,也同時向下普及。欣賞水平作為受眾的最小公約數,必然隨受眾面向下擴闊而下調。
    因此,通俗文化遠較精緻文化發達,受眾多,影響大。後者主要靠深度來滿足佔少數的文化精英在大眾娛樂裡,刺激感官的又比認真「規矩」的易起哄、影響大。
    30-40年前的歌手靠把聲,所謂唱家班。但最近這20多年靠定位、造型、造勢、台風、嘴甜、「事業線」、……的「行為藝術」。因為,歌迷只求藝人甜美、有性格、kawaii。冇聲可以用行為、伴奏、舞蹈搭夠。網絡隨身後,包裝重於實質更有增無已。
   我兒時在廣州看粵劇、京戲,因為當時沒有流行音樂。唯一的非民族音樂是革命歌曲,例如港人如今也熟悉的《歌唱祖國》。
   但57年隨父來港後,在父親朋友開的書店寄住。書店經理是上海St. John大學畢業的洋派。三個中學年齡的子女只聽「歐西流行歌曲」、看西片,少看國語片,更莫說粵劇、粵語片。其中比我大三歲的小女兒尤其熱衷,每晚必聽電台的英文版勁歌金曲「Hit Parade」,而且善唱。
    耳機前時代,我在大約兩百呎的店面裡耳濡目染,由貓王、The Platters、Patti Page到後來的Ricky Nelson、Paul Anka、Connie Francis都會背。但也造就了只有中中肯收的我。學常用的英文不靠聽書靠聽歌。
   但讀大學時很少聽,只熟悉Beatles。其後沒聽十幾年。1980年代初MTV冒起,才透過美國電視看到Michael Jackson、Cindi Lauper、Lionel Richie、Boy George、Madonna等新一代歌手
    現在明白了,聽歌學英文是低層次做法,學的是口語。高層次靠讀英國名著。這方面我完全空白,連simplified version都沒看過。直到大學才因為香港隨英國解禁《Lady Chatterley’s Lover》,看了第一本原文名著。還記得向大會堂圖書館交費領取預約的該書時,館員一臉的不屑。

131215日雨:偉哉,TVB與利君雅

第一個派駐內地的非華裔港人記者利君雅
   近年民意激進,四平八穩、對大陸輕手的TVB新聞被罵「事事旦旦」。但近日一宗香港電視新聞史上的創舉雖無人關心,我不怕一讚。
   看深圳家禽H7N9防疫的片段方知,巴基斯坦裔港人Nabela Qoser(利君雅)繼成為唯一的非華裔粵語記者後,獲TVB派駐廣州(圖)。
   由此看,利小姐不但能聽講粵語、讀寫中文,還能聽講普通話、看簡體字,且已入籍中國。以我以往的了解,中方一般不接受港資媒體派外籍記者駐大陸。反過來,外資媒體派駐的記者則一律要外籍。可以是港人,但要持外國護照。
   現在利君雅駐廣州相信是輪換。但漢人一般在種族方面比較偏狹,一看記者「非我族類」,採訪時只怕特別刁難。利小姐敢入虎穴,不怕討得一身剮,這份勇氣值得敬佩。
   希望利小姐的努力能獲得中方肯定,有助於改變少數族裔輕視中文的傳統,讓華人自重英輕重的習慣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131215日雨:月亮裡終見「嫦娥」「玉兔」

   中國近年落足工本,銳意「登天」。除了日前發射衛星外,幾從未失手,成功率足以比「美」。
   這次將月裡「嫦娥」、「玉兔」的中華神話化作現實,尤具有民族意義。
   希望中國的科技成就超越形象工程,落實到生活,莫再衛星上天,食安落地。
   港人的國族認同正處於回歸以來的底點,加上「經濟城市」本來就不Like科技,嫦娥、玉兔在港怕只有太空發燒友叫好。
   我讀科學時就覺得,太空研究用天文開支換取可見將來無所用的知識,勞民傷財。誠然,十年八年後,太空技術或有實際用途。但投資期長,沒有把握。真欲惠民何不直接研究適用的技術,而要化巨資兜大圈?科技界捧太空,怕只是為了本身的晉升。
   今天終於看了很多人讚的美國太空逃生片《Gravity》。也許是用電腦看視像質素不高的2D版,螢幕小,精神不集中,不覺得那樣好。
   觀眾最愛的相信是看人類在太空如何作業和3D視像。但更有趣的是劇情裡的太空《三國演義》:俄羅斯衛星失靈,美國太空人當災,靠中國太空船執翻條命。導演為何捧中貶俄?中國票房是多少?
   戲裡中國太空站/船上演的救「美」有雙重意義:穿熱褲背心在太空艙內失重漂浮的「美」空姐Sandra Bullock。
   此片除了最後幾分鐘女主角降落地球,由頭到尾以「太空」為場景,故只出現過兩個人,逾半時間更是Bullock求生脫險的獨角戲。
   俄羅斯用導彈摧毀本國失靈的衛星。碎片四散,沿途撞毀各國的天體。美國的三人太空梭一人即時遇難;Bullock被撞脫,往太空深處飄去,若不及時返艙,隨身氧氣用完就會葬身太空。George Clooney飾演的第三人見狀,啓動隨身的動力裝置趕往營救,用縴繩套住Bullock。由於太空梭報廢,二人各繫在縴繩一頭,一同飛往就近的國際太空站落腳。
   但降落時燃料用盡,著陸失控。兩人僅靠同一條縴繩勉強鈎住太空站,在空中亂舞。但縴繩負荷不了兩人,一旦斷裂,兩人都將飛入太空。為免同歸於盡,Clooney解開縴繩上自己的掛鈎,漂入太空,保住Bullock。
   但國際太空站也嚴重損毀。Bullock補給後,飛抵鄰近的中國太空站神舟,藉天宮號返回艙回到地球。
   由於知道太空人是怎樣工作的人絕無僅有,Bullock的演出看似相當逼真,只能叫好。
   Clooney扮演典型的美國英雄,戲份雖少,予人好感。他自我犧牲,漂離太空站步向死亡之際,仍鎮靜地透過對講機指導Bullock操作,確保她得救,對白感人。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131214六陰:張成澤文革有先例

   去年為朋友幫點閒,今年一直賦閒。但最近有點公差,三天未上博。
   *北韓第二號人物兼最高領袖至親的張成澤以類似叛國罪遭極速處決,全球震動。但中國文革期間,第二號人物林彪不也因謀刺毛澤東不遂而死?
   1971年,林彪若非與妻兒外逃在蒙古墜機喪生,會否也是被處決?林「自然」死亡是毛的運氣。若外逃另搞山頭或像四人幫那樣押上庭大,只會暴露更多政權的軟肋。
   據北韓說,張似乎想用政變來終結金家王朝,開放國家。北韓人會否像中國人對趙紫陽那樣緬懷?
   張似乎想學中國開放,甚至可能被當作中方在朝的代理。中國60多年來不計工本的護朝政策幾乎一舖清盤。
   49年中國「赤化」後,美國在參議員Joseph McCarthy(麥卡錫)主導的極右氣氛下,大舉追究「Who lost China?」。中國抗戰和內戰期間同情中共的駐華外交官和記者,所謂的幾個「John」紛紛遭殃。現在中共怕要追究「誰丟失朝鮮戰友?」
   這個封閉王朝無常理可言。中共由頭撐到尾,怕只是當作抗美的橋頭堡。但請爛仔做保鏢比不請更煩。且看習近平對朝是否有魄力實事求是,回歸正途?
   金正恩若把張看作中國的棋子,很可能六親不認,又再威脅射導彈、搞核武。美國萬一真的對其核設備出手,近在咫尺的中國是挺金還是用幾句空洞的關注打發? 
   *泰國的流亡總理他信「團伙」被指貪腐無救藥,妹妹英拉當總理純屬傀儡,這我不敢不信。但死敵素貼以政改為名進佔政府,不趕走政府誓不罷休,又令我不敢相信。
   靠補貼農民贏得選舉合乎西方的民主。現在中上層不夠票,硬推翻民眾的授權,合乎法治否?
   靠「佔府」來逼出政改,港人或喜見樂聞。但只怕他日有人靠選舉贏不了時,食過翻尋味。
   用馬克思的話說,泰國其實是中產vs農民的階級鬥爭。但這次並非基層憑多數對中上層施暴,而是中產用強制力推翻秩序,按本身的意願重新洗牌。
   我們的中產也想推翻頑固的勢力。與泰國相同的是,基層對中產的民主訴求有保留。不同的是,本地人除了彼此爭拗,頭上還有一個大幾十倍的界外因素(externality),隨時調動近乎無限的資源來穩住基層,就像他信團伙被指「收買」農民。中產雖據有道德高地,但單憑道德勇氣跳不出如來佛的五指山。
   *更能說明時代變遷的是新加坡40多年來首見的騷動。
    獅城的家長制一向是全球最效的。家長為家人改善生活,家人對家長俯首聽命。60多年來富裕穩定,井井有條。孔子的理想國、早期的日式企業亦不過如是。
   但上週末爆發騷亂,肇事者衝擊警權。不只一部警車被燒,受傷的警員是肇事者的數倍。這是新加坡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家長今後在家人眼裡的權威怕大打折扣。
   當然,肇事的並非本地人。有印度外勞被旅遊巴撞倒,重傷失救。週末飲飽食醉的一眾同胞狂怒失控。但搞到這個地步,似乎是太平慣了,當局措手不及。
   外勞鬧事是全球化的副作用。年前看的紀錄片,已點出了新加坡的隱憂。有南亞外勞剛抵星履約,就碰上金融海嘯停工,合約失效即時遣返,借來的旅費不知如何償還。西方記者同情,當面請李顯龍澄清。記得李好像說,新加坡並非慈善機構,對外勞只能有需要才留。
   新加坡嚴控資訊,只不過手法比中國文明。外勞鬧事後,肯定對外淡化,對內嚴防。
   中國移民富而驕,大國心態,在外易招人嫌。新加坡車禍引發騷動的消息當晚傳抵港時,我還擔心是富二代開法拉利闖的禍。幸而與中國人無關。但外勞打破當地幾十年的平和,本地人怎會不恨?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131210二陰:愈富裕愈淺薄

    AD頭條高呼,《路姆西》(Lufsig)社運人士《一掟爆紅》,宜家存貨一掃而空。細看方知借kawaii bear bear(131211更正:不是bear,而是wolf)名號的粗口諧音罵狼首。
   不知是否話題片《低俗喜劇》《一路向西》的啓發,我們爭民主的創意終於趕上了大陸的「草泥馬」、艾大師的行為藝術。
   罵梁/娘是你的自由。但你不是想與大陸的人劃清界線嗎?靠意淫來發洩,與魯迅筆下民初的阿Q有何分別?
    用「草泥馬」來咒中共,固然是因為專制招恨,但也說明了個人的水平。現在的「路姆西」也道出了本港社運的級數。
    回歸第一年有港產片嘆《愈快樂愈墮落》。如今回歸已久,大陸不斷泵水,我們似乎愈富裕愈淺薄。每一刻都要開心過癮,千方百計製造風潮。但缺少內涵的風潮為期短暫,要不斷發掘新的來保持興奮,在無止境的追逐裡漂浮,就像吸毒。
    誠然,「路姆西」志在伸張「正義」。但昨晚連看兩部曼德拉紀錄片,頗有啓發。其中96年總統任內完成的《Mandela - Son Of Africa, Father Of A Nation》是曼德拉的自傳,親自在鏡頭前講述自己的一生。2小時的片子裡有不少歷史片段。
   原來,南非黑人上世紀初就已成立政黨ANC(非洲國民議會)爭取平權。初期通常是部落傳統的歌舞巡遊,更像嘉年華。男性即使作傳統打扮,裸露上身,手持細長木條,也只是配合舞姿上下搖動,並非高舉作戰鬥狀。
   當然不能排除行進中有人謾罵、控訴、恫嚇,但整體上比我們的遊行更平和,看不出香港社運那種仇恨。
   誠然,後來由於白人高壓,1960年一次過槍殺近70名示威者,ANC轉趨暴力。曼德拉等ANC中堅份子被判重刑後,ANC發動炸彈攻勢,就像今天的阿富汗、伊拉克。但以他們所受到的對待,仍屬平和。否則後來白人不可能釋放曼德拉,而曼德拉也不可能與其和解,令其放下屠刀,交出權力。
   黃毓民叻在把口,出口成章。但信徒更似盲動。雖可洩憤、讓年輕人過癮,但alienate其上的各代,予建制口實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131209一暖陰:由紅線女想起

   回暖但轉陰,空氣質素回降。晨早行山路去買餸,沿途跑步者多,渣打馬拉松近了。
   紅線女走了,享年88。藝術超群,名利攸關。投靠江青,自食其果。
   藝人靠權貴捧,權貴要附庸風雅,各取所需還是雙得益彰?
   最近恰巧聽到些有關的往事。原來比紅線女和丈夫馬師曾更早出頭的大老倌薛覺先是香港書院仔,而且很愛國,借舞台來影射港府鎮壓省港大罷工。但也因為愛國,49年後回國定居,最終死於政治迫害。港人又多一個不愛國的理由。
   我10歲以前,在廣州受過兩種文化熏陶。母親打麻雀朝九晚六,「湊」我的「桃姐」阿燕則愛看「大戲」,為了方便都帶著我,坐在身邊陪跑。耳濡目染,我五歲識食餬(幸虧天生缺乏果敢,至今連吃角子老虎都懶得碰);粵劇雖然文縐縐,六七歲的人不明白什麼是《情僧偷渡瀟湘館》,但唸口黃也可以背幾句。
   阿燕是順德人,大概知道母親婚前的事。我5-6歲那年,就告訴我不是姓崔的父親生的。母親得知後,趁我不在時遣走了她,理由是「發花癲」。但母親自己不湊仔,輪到父親帶我消遣。劇目變成京戲,次之是象棋和雜技。
   許是性格使然,我雖然生在廣州,母語是廣州話,開始看京劇後,覺得唱法較吸引、劇情有味道,鑼鼓沒有那樣吵,不再想粵劇。當時除了到就近海珠橋的文化宮看演出,還有銀幕上梅蘭芳中年發福後演出的《宇宙鋒》《貴妃醉酒》、武生李少春的《孫悟空大鬧天宮》、以及大花臉裘盛戎演的什麼。
   來港後,活在父親的上海人圈子裡,未再看過大戲,直到今天。但並不懷念,總覺得香港人人為錢謀,唱戲場地貴、收入微,叻極有限。連耳熟能詳的幾個大老倌誰最有料都懶理。只知有一個反串的靚女,但走紅已久,開始步入中年。
   近年傳統戲曲只看大陸一級的京劇團和崑曲團,次之是評彈。評彈的蘇腔或者說吳儂軟語耐人回味,說書的傳統故事也很有趣。即使不諳蘇系方言,或者也聽過音樂簡譜「35712/mi suo xi duo lerr」原來是「棉紗線『duo』(端?不知道怎樣寫)來」的笑話。
   上海或因開埠晚,中華傳統弱,就像香港,以洋化為榮,沒有本地戲曲能登大雅之堂。最流行的滬語戲種「滑稽戲」以不文為招徠。
   中國有名的地方戲裡,最接近滬語的是魯迅家鄉的「紹興戲」。雅稱「越劇」,亦即古代「吳越」的越。母親由廣州去上海生妹妹時,一度迷上。整天聽母親用留聲機播《打金枝》《梁山伯與祝英台》,不會背都不行
   凌波為「邵氏」主演的電影版《梁山伯與祝英台》後來風靡海外華人社會,至今剛好50年。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131208日晴:看球壇起落,思世間盛衰

   拜仁德甲40場不敗,主將倦勤仍派七蛋。拜仁/德國時代來臨,且看明年世盃是否大勇奪標。
   曼聯英超主場連敗,排名在中游浮沉,連冠要靠神蹟。雲佩斯要走,看來爵爺要再出山。
   歐洲各國聯賽裡,英超獨大怕有20-30年,與次席的西甲有一段距離。而全球對英超的寵愛又集於曼聯一身。曼聯的團隊精神和領隊魅力無人能及。誰會想到其本季之頹,相反阿仙奴、利物浦這對四強陪跑隊突然雙雙神勇。
   從球壇起落想到世間事。
   《三國演義》有云:「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若不說成「必」那樣絕對,則「分」之時不排除有「合」的可能,「合」之時亦對「分」的可能心裡有數,或比較實際。反之,分之時有人想合,合之時又有人想分,任何時間都難免爭議,亦份屬正常。除非出現重大的天災人禍,令所有人放下分歧以求存,否則「合」好還是「分」好,不同的人總有不同的利益。只有人得而無人失的處境絕無僅有。
   由此或可問,天下事又是否「盛極必衰,衰極必盛」?直覺上,前一半是規律。人性貧則謙,富則驕。極盛後緊抱既得利益,懶於打拼,淪為與龜賽跑之兔。但衰極必盛的實例少得多。
   現實中,個人衰極必盛有可能,因為可自覺奮發。只要社會公平,有機會改善處境。但團體/組織受內部人事和外部社會的慣性約制,由衰轉盛難得多,即有可能,也需要很長的時間。很難想像,英超升班馬會奪冠,又或者中國奪得世界盃。
   升班馬獲巨富入股,或可學車路士買大牌打入頭幾名。但要球迷放棄曼聯移情別戀,非有神蹟不可。至於中國足球,即使體制不再腐敗,華人也缺少團隊精神。或可靠個別天才球員飛越東亞,但要逐一戰勝歐洲、拉美強隊近乎天方夜譚。
   同理,美國戰後獨步天下20-30年,上世紀後期初現疲態。進入新世紀後,更先後被九一一和金融海嘯重創,淪為寓言裡身陷小人國,四肢被綁的巨人。氣數雖然未盡,還會再起,但睥睨天下的歲月怕一去不復返。
   大國盛極必衰,中國的漢、唐,西方的羅馬帝國蔚為經典。但人類經驗再多,也難免歷史重演。類似的例子此後世界各地仍層出不窮。以史為鑒的巨著,中國有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西方有Edward Gibbon的《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中國近年的經濟氣派更勝美國,軍方乘勢崛起,有說過漢唐而無不及。全球矚目,對手驚愕。短期內形勢相對看好,但居安思危,誰知道何時會轉向。

2013年12月7日 星期六

131207六繼續好天氣:Mandela天生大度

   真好,早報無大事。下午才來個曾俊華帶「頭」食蛋的話題。目標肯定是身旁的Wolverine。扔蛋者大概恨死自己冇練好眼界。
   *曼德拉昨已講過,這裡只補充一點。由本地的建制無語、反建制只知借偉人來撐自己可知,我們一方無德,另一方無料。
   曼德拉宗教般的大度似是天生看他坐完27年牢後,對全世界宣布國家和解時的神情,與民同樂動作之自然、笑容之開朗,應是發乎內心。政客裝不來。
   英、法、美的民主不可謂不完備。但過去200多年,幾乎想不出一個具備同等道德勇氣,能超越黨派、族群……的偉人。
   但「商埠」的水土早已改造了港人的基因。再加上北邊刻意供水來維持這種倚賴,再過幾代人怕都改不了。普選對我們是願望多於堅持。就如我也想發財,買六合彩可以,要打拼的話,等我計過先。
   *網友心水清。我日前說中國海軍若與美硬碰,下場怕不比1894年的甲午海戰好時,沒想到明年就是這個國恥的第二個甲子。現在軍方似乎得勢,為了表示中國已非吳下阿蒙,只怕到時會對日採取行動。
   *至於說「愛國」,我做新聞,很明白不少人視之為蛇蝎。反國教所向披靡即源於此。
    而有人以「好壞人好過壞好人」的角度看待「帝國主義」,亦可理解。本博好像說過,我生於抗戰最後幾天,不知誰是生父。但很幸運,後父/養父待我恐怕比親生的還要好。他帶我從廣州來港後,幾乎有十年無處棲身,但咬緊牙關供我讀書。我當時甚至不會讀英文字母,只有私校肯收,學費花掉他近半的薪水。
   我此生都會以他為真正的父親。至於生父,既從未來接觸,管他是誰。他日即使知道下落,也無意像美國人那樣尋根。對我來說,造就我的是後父的教養,血緣沒有絲毫的功勞。
   Jeffrey Lin(林書豪)去年2月打破多項NBA新人的記錄時,我看他入樽後繃緊臉部、雙手大力壓下的示威架式,說他本質上是美國人,球技是美國環境培養出來的。美國有華人不以為然。誠然,美國無論白人和黑人都「睇死」華人唔識打籃球。華人剛有機會雪恥,我怎能不頌揚林書豪的華人血統,反而長他族志氣?
   林的奇蹟即將滿兩年。作為新人仍值得一讚,但不再是獨挽狂瀾的波神。那麼,他回復正常到底是華人的特徵還是所有球壇新星由剎那冒起到長遠穩定的必經之途?
   說回香港,有人若只認文明富裕的養父,不認又窮又專制的生父,可以理解。我們這700萬人,在英語富國有居留權的怕不少於三分之一。但港人不認中國與我不認生父有一個根本的差別。
   我不知道生父的姓名、出身、下落,對我來說與路人無疑。但中國是實物,我們的衣食住幾乎沒有一刻不用到。無論多討厭,至少自來水避不開,包括龍獅旗友在內。
    後者對血緣、祖上文化的抗拒其實也就是富裕社會常見的親子問題。子女拒認爛賭、酗酒、暴力……的生父看似有理,但說到底是個人膨脹下的扭曲心理。個人主義發展到某個程度,用「我唔玩」來代替解決問題。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131206五夜:Enjoy your TPE

   友人年來連fb都沒上。人都有私隱,不好意思問你怎麼啦。日前見到其好友,方知已遷台。
   記得我也曾這樣建議過。年紀還輕,別了工作,杳然一身。趁價高用香港的單位換台灣的,手裡多點錢,今後也過得寬心。
   做得到我也會去。自問無大志,只求每天早上過隔壁買一客豆漿油條,中午一碗麵,下午帶著電腦到小餐廳,咖啡加小點打躉,晚上一客蓋飯。衣著都是輕便快乾免燙的。
   住處只求三jing:旺中帶靜、乾淨、寧靜。我不需要elaborate的生活,即使負擔得起也不欣賞。金碧輝煌、成排員工恭候的豪宅,進出都覺得彆扭。
   台灣不及港的地方暫只想到國際化。但SohoPP3附近的expat world太gentrified,我只會帶遊客去見識。真的愛鬼佬世界,還不如移民。
   寫了一晚,明天還有事。就此打住。遷台的朋友,good luck.
   131207後補:台灣可能還有一樣不及港:長者坐公交、看早場或沒有那樣便宜。

131206五繼續好天氣:Goodbye Bafana

   七點多醒來,客廳已開了電視,鏡頭前的黑人男女在街上載歌載舞。早起的家人說,Nelson Mandela(曼德拉)走了。南非黑人對死亡的態度原來比西方人更灑脫。
   上次看他住院的傳聞反反覆覆,已覺得是時日問題,只不過身邊的人不願意公開承認。
   曼德拉若有神話,那是他的堅忍、大度,而不是肉體有超人的能力。
   世界史上沒有幾個人捱完27年的政治牢後,不但心智健全,機能良好,更能在全球的歡呼聲中,以宗教般的情懷對待長期監禁他、打壓他族人的少數派。
   南非得以放下黑白隔離的深刻怨懟,和平過渡到一人一票的民主,全靠他超人的胸懷。他若帶領人口佔多數的黑人清算白人百年的酷政,南非只不過是又一個安哥拉、盧旺達、索馬里、前南斯拉夫.....。
   只要看今天埃及、泰國、烏克蘭……的對立派系並無血海深仇,卻非要鬥倒對方不可,就知道曼德拉23年前步出牢獄時的寬宏,在人類史上絕無僅有。
   但生理上,曼德拉只是常人。雖有幸比大多數人長壽,兒孫滿堂,最終仍然要服從生命的規律。你我伴君千里,終須一別。
   走好,人類這個偉大的兒子。
   美英的新聞台由早到晚重複同一話題,怕是美國九一一以來首見
   但做慣新聞,我不看正常看異常。當全世界無人不讚的時候,讚什麼不讚什麼?是否有誰不吭聲?
   金正恩不開口意料中事。曼德拉若生在北韓,連牢都不用坐就已被解決。
   但大國裡,何獨普京無言?他對曼德拉有什麼意見?當然,曼德拉若活在前蘇聯,恐怕也不會活著走出西伯利亞的gulag。
   (131207更正:昨晚沒看到,但AD今說普京講了話:「他是現代數一數二的偉大政治家。整個非洲現代史都與曼德拉的名字相連,戰勝種族隔離主義和為建立民主的南非是重要的里程碑。」)
   中方讚曼德拉為人類的進步事業而努力得體,敗筆是反覆強調他是中國人民的朋友。在中共眼裡,金正恩也是朋友。但誰會將兩人相提並論?
   同樣的,曼德拉若是中國人,肯定捱不過文革的暴力。
   無人不讚曼德拉對公義的堅持和毅力,反建制者尤借他來助威。只有西方人讚揚他不記仇,讓民族有機會融和。這當然是藉機反省世界各地無日無之的政治、部族、宗教……鬥爭。世人雖然吸取了兩次大戰的教訓,不會再因為地方上的衝突而禍及全球,但大戰其實只是化整為零,到處是火頭,此起彼落,沒完沒了。
   更少人承認的是,南非的和平過渡固然是因為曼德拉舉世無匹的信念和毅力,但白人政權最終認清大勢,不再負隅頑抗,導致更多的流血,放下屠刀應記一功。De Klerk今天講話時精神不錯。
   六四平反那一天,能否避過清算?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131205四繼續好天氣:政改得個講字?

拆卸前的九龍城寨(西九管理局圖,見AD)
   政改諮詢比一般多2個月。但若假意,一年都多餘。
   泛民自然盡力挑剔。我向無耐性「跟」技術細節,但感覺上泛民與中方都絞盡腦汁,搶佔《基本法》的「漏洞」,堵死對手。
   但權在「阿爺」,最終仍是他說了算。
   我信特首要愛國愛港。問題是誰來界定是「愛」不是?民主黨客觀上比很多大陸人更愛國。即使長毛亦然,只不過心目中的「國」非由中共主政。
   泛民裡可能只有個別「世界公民」視愛國如蛇蝎,又或者因為成長的背景,愛養成國多過血緣國。反過來,一些建制中人是真的愛國還是愛錢愛權?
   整個建制似乎只有陳弘毅真心想幫雙方解開死結,有建設性地中間落墨。其餘的都只會否定泛民,特別是兩個政治觀停留在清末民初的女將。怪不得其中一人管司法死梗。反過來,港大一些學者把法律當宗教,以護法自居,但流於繁瑣哲學。
   所謂先做到一人一票再逐步改善的建制說缺乏常識。制度要穩定才能安民。人人抱著不斷修改以臻善的想法,每次一選完就爭下屆改制,誰來做正事?維護穩定正是憲法的作用。制度一確定,至少應用兩屆才考慮小修小補。再說,制度一開了頭就會產生既得利益,得益者必反對更改。故只能一次過定案,否則此後爭個沒完。
   年度大事昨午直播,特首了無蹤影。有說其靠邊站,不炒只是留個面,下屆會是女人。好呀!泛民「制唔制」?
   港與台近年同病相憐。「元首」千夫所指,淪為社會的負資產。
   *過年好橋:這次利市一於派編號888的馬年版一美元(圖),借口慳錢。
   *好想上《香港寬頻188元自由約》:惜現居的舊樓無「線」,要繼續捱貴約。拜託關照! 
   *越過憲法推翻民選政府首腦的「和平革命」模式蔓延:埃及開先河後,泰國女總理看來劫數難逃,烏克蘭的親俄總理恐怕更坐不住。
   *中方防空區激發強烈反彈後,美國副總統依次走訪日中韓。甫抵華就對申請赴美的中國人指桑罵槐,戳破了中媒的自我安慰。
   他當著鏡頭高聲說:「只有自由呼吸才能創新。」鼓勵在場人士挑戰政府、老師和宗教領袖,說美國能破舊立新,就因為拒絕因循守舊、鼓勵孩子挑戰現狀。
   他今晨據說當面對習近平說不承認中方的防空區。
   *真的?《世盃新例益法國 英荷意葡隨時「死」》。
   *社會成本為何越來越高:《丹麥義工上門叫醒賴牀童》。
   *哈英族若被kowtow的PM氣死,哈日族則看著急瀉的日圓笑死。日本零食連鎖「阿信屋」被狂炒。我也希望跌到七算,相當於兌美元110:明年回歸PC多選擇。
   *沒有人相信巴解創始人Yasser Arafat(阿拉法特)不是被毒死的,包括死對頭的以色列人
   同樣沒有人相信,50年前刺殺美國總統John F. Kennedy(肯尼迪/甘迺迪)的是親蘇的獨行槍手,並非美國本土的政治陰謀。只不過那麼巧,此人被捕兩天就被人當眾還治其人之身,槍殺身亡,死無對證。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131204三繼續好天氣:大日子

太古廣場PP的聖誕變幻水晶球
   政改諮詢今午揭盅,佔不佔中就此一煲。新型禽流感H7N9來了!怕有人會求雞發威,搞垮那個傢伙!此外還有鄉議惡鬥保育。
   至於什麼新聞專員,who cares?當事人一來無料,二來大勢非任何人所能左右。
   年輕母親棄屍後說女兒被「有鄉音」者擄走。厲害!知道港人最恨,必深信無疑。以後大家識做啦。
   大國民終一雪鴉片戰爭的前恥。港人叫佔中,英人忙親中。龍獅旗友怕好抑鬱,港人民主更難
   英揆Cameron來華為國民的五斗米折腰,被譏不如200多年前來天朝上國覲見我們乾隆的Lord Macartney。後者雖力求通商,但為了英皇的尊嚴和基督教不拜他人的禁忌,只允單膝覲見我們的天子,堅拒三跪九叩
   再三週就聖誕,緊接著新年,然後再一個月過年,二月則妻家大喜。現用的貴價手機燒了叉電的port,要靠換電來維持。加上那天做完gym後回家路上聽不見來電鈴聲,收到WhatsApp又不彈出對話盒。此前看中一部便宜的日系大芒,可插卡,有收音機,本想換機過聖誕。Gym友笑說,我的機也收音不清,一齊換啦!但轉念一想,還是省下給節慶。
   朋友委託的義工還未開鑼,死限漸近,今天要的起心肝。
   昨午與妻去信德對街上過報的老牌茶餐廳「海安」。但吃不下,只是飲杯茶食個包。現在的主持是第二代。為了維護上一代的心血,人到中年辭去高職來捱更抵夜托盤。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如今消費講氣氛新穎,貴才多人幫襯,最後恐怕也是像肥彭蛋撻、何洪記雲吞麵,由財團買下招牌,轉型為午飯近100、下午茶70的又一間「翠華」。
   回家路上經過上環室內街市斜對面三叉路口的茶餐廳,圍板封住。新東主是一間以下午茶時間為號召的餐廳。看logo的設計,下午茶不可能再是30元。又少了一個坐窗口位睇街的廉價消閒。但這是社會upgrade或者說gentrify的必然。莫怪乎人人要拼命賺錢。消費提級你跟不上,選擇就日少。
   灣仔舊居隔離當正大街有一間僅存的茶餐廳,價廉物美。晚上家裡不開飯,我就去打躉。肥老闆愛坐在圓枱上看報說事,看來也是家庭企業。地段所在,轉手的話租金怕三級跳。若能買個好價,客仔的選擇雖買少見少,也只能恭喜老闆。人家捱了幾十年,應該嘆番下。

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131203二繼續好天氣:《爸媽不在》有菲傭

   離家上網不多,又不用手機看片,過去兩年用的貴價網絡大都是浪費的。現終於捱完,換成月費100元樓下的限速3G。離家測試發覺,讀報略慢但無妨。
   上週看了金馬獎最佳電影《爸媽不在家》,覺得很親切,因為講的是常人的生活。但文化人會嫌沒有藝術的提升,電影人甚至可能看不起。
   在港看得到的新加坡華語片,由《小孩不笨》(I Not Stupid)到《爸媽》都是配合國策的寫實片
   新加坡歷來行家長管治加歐陸式社會主義,上下幾代慣了服從守法、打政府工。經濟資訊化、全球化後,缺乏變通、創造、自立的能力。政府急於扭轉循規蹈矩、偏重強記的東方式教育,培養出敢於嘗試、創新、承擔風險的新一代國民。
   新加坡文藝作品以往很少諷刺,怕被指反政府。《小孩不笨》和續集借國策來打破「上位者必叻」的天條,歌頌兒童的活力和聰慧,諷刺功利的怪獸家長,可能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 
   《爸媽》將議題進一步提升到經濟不景對家庭關係的打擊,但維護了國家良好的形象。戲裡的一家三口,雖然父親被裁、母親工作不穩、兒子以新加坡標準來說頑劣,財務上捉襟見肘,但彼此最多是吵吵架,不怨社會,沒有開放社會常見的抑鬱、借貸、暴戾、離異、酗酒濫藥、青少年出軌、黑社會追債、鋌而走險……。予人的聯想是:胼手抵足兩三年,待社會危機一過去,又是一個好家庭。
   相反的是,今天看的日本片《黃色大象》同樣講家庭,結果完全不同。一對年輕情侶不獲女家認可,私奔到鄉下築巢,自得其樂。但隨後女方從小的一種異常心理開始發作,暴力對待丈夫。我看了三分二就飛走。
   《爸媽》真正的主線其實並非本地的問題,而是歌頌外傭。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戲裡的一家三口由於母親有孕、兒子難教,從菲律賓請來幫手。但讀小學的兒子討厭被人看管,處心積累趕走菲姐。
   菲姐夾在上下兩代之間,左右做人難。但為人大度、EQ一流。雖一再被少主陷害,都如實應對,逢凶化吉。經過多番危機後,少主方知,菲姐不但不是父母加給他的枷鎖,而是他的蔭庇。經濟不景,父母為了保住工作終日在外。少主的起居飲食全靠菲姐,父母只是找數。
    但父親最後仍然被裁,單靠母親一份工養不活兩大兩小,菲姐自然被飛。兒子此時已離不開菲姐,但菲姐明理,賓主之間好來好去。換了港產片,少不免爭執。美國片更會告上法庭。
Angeli Bayani與李安
    四個演員都稱職,但真正的主角無疑是演菲姐的Angeli Bayani()。這位菲律賓演員並非專職的女傭,但裝扮、舉止足以亂真。幾場忍辱負重的戲都恰到好處,沒有造作的痕跡。惜在華語片裡,排名在一家三口之後。
   英文戲名《Ilo Ilo》是菲姐家鄉的地名,中譯「依洛依洛」。
   香港的菲傭肯定更多,但未見有文藝作品以外傭為主,更遑論正面描繪。新加坡對勞資關係遠比我們敏感,最怕有糾紛,更不要說工業行動。如今大方地頌揚菲傭,顯得比香港更公平。
   不過,此片講的是15-16年前的往事。上一代菲傭的勤勞樸實不一定適用於今天。如今的菲傭有網絡、見多識廣、權利意識強,怕不容易忍辱負重。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131202一繼續好天氣:養晦無錯,失諸太久

   終於在網上找到《其後》。只有CD版,影像勉强。但搜到中文字幕。妻或想翻看。
   片子1985年面世,很多更舊的電影都出了BD。但此片「吊起離賣」,只見一個大陸網有售。聲稱D9版,但怕只是翻製CD。在港上大陸網購物付費難、運費貴,唯有pass。
   上週泰國示威者揚言癱瘓政府時,港有政要批市民爭民主「港人自講」(粵語的講與港同音gong)。當時我與友人笑說,特區應包機,送一眾唔知死的反民去曼谷體驗。見過鬼怕黑後,政改必可按中央的心意過關。我們大把錢,包機抗民主絕對有賺。
   說回上週擱下的防空區話題。愛國朋友感到欣慰的是:或因美國副總統即將訪華,近日各方都收口,美方更讓美資航空公司向中方預報飛行路線。宣布識別區頭幾天,日、美、韓、澳的強烈反彈一掃而空。當時連堅定抗日的韓國也在知會日方但不知會中方的情況下,派飛機進入中方識別區。中方硬不行軟不是,好不尷尬。
   AD昨說,《亞洲週刊》獨家引述「接近北京中央軍委的消息人士」說,防空區是《習近平拍板 突破(冷戰時期美國封鎖中國的)第一島鏈》。
   該刊較我25年前參與創刊時早已脫胎換骨。當初主要是翻炒東南亞報紙,靠星馬對當地傳媒的控制來賣錢。但轉讓給大馬華裔主持的MP集團後,改以大陸的開放改革為賣點,與姐妹報的MP同屬民族民主派。
   中方這次高調,直覺上是鷹派主導。不料千夫所指,自欲挽回聲勢。若此,借《亞》刊放料不稀奇。但上述的獨家非同小可,不交同一老闆的姐妹報發佈,反益集團主要的對手。後者又特別反共,有關報道往往寧益外人。有關方面或許覺得,反共大報的影響非同行可比。決定對誰放料時,影響面重要過政治正確性。
   回到上次未講完的網友留言。釣魚台屬於中國、鄧小平韜光養晦,我絕無異議。問題是養晦多久?日方已控制了釣島41年。民事法有言,據有「無人認領」的財產若干年後,米已成炊,原主再也收不回來。
   客觀上,1972年美方將釣島「交給」日方後,周恩來同年與日相田中角榮口頭達成的「擱置開發」就已不對等:島在人手裡,協議要靠對方好心才能維持日人近年發力將釣島「國有化」,我們方知當年所謂的協議一廂情願
   以我看,至少胡溫的第二任就宜開始還手。當時GDP已坐三望二甚至坐二望一,儲備全球最多,而西方苦於金融海嘯。雖不應乘人之危,但邊協助全球舒緩危機,邊逐步恢復對釣島的掌控,應屬可控的風險
   再說軍力,有人等到練好功夫才來自衛的嗎?1930-40年代中國人抗日、歐洲人抵抗德軍,火力都遠遜入侵者。1950年毛澤東更沒有理由出兵朝鮮,與擁有原子彈的美軍打正規戰。後者當時打的是北韓。解放軍謹守鴨綠江邊即可。後來美軍打越南,中共也不應派兵相助。3000年前的希臘人更不應以300壯士來肉搏入侵的波斯大軍
   誠然,老毛視人命如草芥。但大多數國家恐怕都與鄰國有邊界之爭,近年只有泰國與柬埔寨為爭一個古廟開過火。我不相信保釣非拼刀槍不可?再說,日方背後有美國。我們唯一的母艦只是俄羅斯的scrap,與第七艦隊來真的,下場怕不會好過甲午當年的北洋艦隊。
   有事先打住。或明日再續。

131201日:連玩了兩天

   連玩了兩天,未及上博。
   昨與50年前同年畢業的中學同窗,包括4位海外回來的,去南丫島行山食海鮮,作為過去一個月慶金禧活動的尾聲。
   今則與妻和友人到ifc看1985年的經典日片《其後》,隨後趁友人回海外過聖誕前聊了一個下午,接著坐天星過海看日落。
   母校的傳統加上時代的習慣,大約180位的中學同窗裡,在外落戶的不會少過在港的。這次重聚,彼此均已望七,不少兒孫滿堂。但从海外專程回來出席的足有四五十人。有幾位我離校後就未見過。至少有一位過去50年從未踏足香港。個別健康較弱的更要在越洋機上「屈」十幾個小時。
   母校的傳統、少時的真情、在港籌委的安排,少一樣怕都難以成事。不止一位海外同窗是因為我們在港的「領導」致電鼓勵、協助解決在港的食宿,方得以順利成行。
   更幸運的是,香港適逢多年來罕見的好天氣。以往12月上旬往往仍可只穿單衣,長居北美的同窗會覺得太熱。但最近這兩個星期,日間基本上不超過20度,而且濕度低,相當於北美夏末,海外同窗較易適應。
   回想18/9歲時,誰會想到接著那50年會如何、每日相對的同學會變成什麼樣子。當年在港讀書時,唯一的運動是踢波,但只屬後備。這次再次得見初中時班上腳法最好的Y兄,特別親切。但大哥對於自己昔日的威水,只是謙虛地笑笑。
   *今天看的《其後》久聞其名,但一直未聞重演,網上也不見,連導演和演員都未聽過。進場時,見識的心情多過崇敬,但遠比想像的好看。
   此片是我所見最最日式的文戲,但表達恰到好處。美得來淒清但不致悲哀,令人惋惜但不致反感。西方感情的人會嗤之以鼻,但東亞人較易理解。
   故事一句講晒:一對男女畢生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戀。原著發表於1909年,背景應是20世紀頭幾年。兩人年輕時彼此深愛,但男方深埋情感,對同窗好友上演孔融讓梨。不料一錯就無法挽回。女方結婚不出幾年,與夫的關係就已觸礁。丈夫發現妻子與好友的感情後,縱不愛妻子,仍出於怨恨橫梗其中,寧可三人終生遺憾,也不成全兩人。
   但與日本其後以情色、暴力、變態、死亡為賣點的畸戀作(最出名的是《失樂園》)不同,此片不帶這些元素,甚至沒有近似的意識。這或許就是原著的文學大師夏目漱石(Sōseki,1867-1916)與後進之別。其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川端康成(Kawabata,1899-1972)雖深愛日本傳統、長於日式美感,但描繪傳統的束縛時,也迷戀變態、死亡。
   當然,你可以說,後代敢於反抗傳統,不像夏目這一代逆來順受,只敢歎息。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131130五晴:美國是釣島爭議的罪魁

   週日談到中方針對釣魚台新劃的防空識別區時,雖全文「中日」並列,意指雙方在識別區重疊部分內的責任對等。但釣島長期「陷」日,中國好不容易才崛起,氣勢正盛,對一些國人來說,此時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勇往直前,奪回領土的控制權。
   以此角度看,博文取題《中日步向擦槍走火邊緣》而非為我方叫好,也就是是長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由此文的5則留言,可見中日關係之嚴峻。
   我看釣島與40年前投入北美台港學生保釣運動時並無不同:釣島客觀上的確屬於中國。
   不幸的是,二戰的歐洲戰場有美、蘇、英三大勝方,劃分戰後的地盤時互相牽制。蘇聯甚至藉著搶先攻入柏林,令美國在戰後的格局上處於被動。
   但在亞洲戰場,英國被日本㩒住離打,沒有發言權;蘇聯在中國東北和北韓的勝利只限於戰爭最後那幾個月;中國雖然是抗日主力,但主要靠人口、幅員、時間來拖垮敵人,並無出擊的能力。真正摧毀日本的是美國,包括最後的兩顆原子彈。
   美國作為亞洲戰場唯一的勝方,加上中國長期積弱、國共分裂,對外沒有代表全民的聲音,戰後的佈局也就由美國說了算。
   美國眼看抗日後期,中共越打越強,而國民黨陷於貪腐,外強中乾,為戰後作安排時,遂刻意將中國的一些權益劃分出去。
   更不幸的是,中共得國僅八個月,就不惜代價與美在韓開戰,令美國反過來把原來的二戰死敵日本化作小盟友,栽培成圍堵(contain)中共、防止其「赤化」亞洲的前哨。釣島就是在美國的防共佈局下劃歸日本的。
   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完全同意鄧小平在文革後百廢待興時,對外韜光養晦。說白了,與列強對比懸殊時,先悶聲自強。差距小到可以一博再回敬。
   但魔鬼在於細節:養晦到「何時」可開始進取,步伐又應多快多大?
明天要早起,暫寫到這裡。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131129五:龍蝦權充感恩餐

   昨入冬以來最低溫(攝氏12.8度?)。據說下週三方回暖。
   這在歐美中部只屬深秋,是一年裡最好的天氣。港亦然。中學畢業50年同窗齊穿的制服-抓毛背心正好派用場。雖然紅得刺眼,但省得翻舊衣。
   下筆時,美國正值僅次於聖誕的第二大節Thanksgiving清晨。散居美國各地的家人專程趕回父母家,當晚的early dinner就像中國人團年。
   妻在美的家人此時應已起床,忙於準備烤火雞和蘋果派大餐,甚至要最後一刻趕去市場補飛。火雞要有stuffing。論精緻或不及中國的八寶鴨,但妻在北加州的家人崇尚自然,專門買free range(走地)火雞,肉很嫰,味道也調得好,不像我們認定的乾澀無味像食渣。
   一家大小用過大餐後,普羅大眾會趕去百貨公司輪隊,等晚上開門的感恩節大減價。個別貨種真的半賣半送。故一開門就上演百米決賽,爭先衝去心水貨的counter,現在通常是大電視、板腦。人踩人、爭貨打架並不意外。但我沒有體驗過,自知無力與人搶跳樓貨。
   但說也巧,昨晚不知不覺,在港提前過了美國的感恩節。由於日前在灣仔見到當造的美國龍蝦,價錢以港來說算是很抵,妻買來清蒸覺得很鮮美,昨天買下最後的幾隻,帶去最愛海鮮的親戚家分享。
   親戚家的B是妻家十幾年來的第一個嬰兒,而且性格開朗好客,全家都喜歡跟他玩。他跟從父親,愛吃魚蝦,龍蝦當然少不了他的份。但沒想到他人小,不習慣父親將蝦鉗脫殼後給他的大塊淨肉,嘴嚼後全部當「渣子」吐出來。當然很可惜,卻是嬰兒一種認知的過程。
   妹妹一歲多一些,我就跟她分居廣州和上海兩地,而自己沒有子女,這是我第一次看嬰兒成長。最強烈的感覺是:看著嬰兒由張開眼睛看到世界起,逐一學習每樣生存的技能,由伸手取物、送進嘴巴……,到爬行、走路、學語、入學學習與同齡者相處……剛好是成年人aging process的reverse。
   我這個年紀,今後短則10年,長也不過多幾年,將會逐一將嬰兒時學來的技能交還給上天。最後回到嬰兒張開眼睛前的階段。
   一個人的技能由無到有,最後又回到無的循環極奇妙又公平,無人能夠倖免。幸運的也不過保有技能多幾年,沒有人能永遠不交還給上天。
   今天成為各報頭條的李嘉誠是最幸運之一。富甲華人不特已,八十中旬,機能良好,頭腦清晰過很多盛年人。
   有人說他「奸」。我不敢說是,也不敢說不是。但不怕說,世上的「成功人士」有幾個在向上攀升的過程中,對競爭者、下屬沒有下過狠心?慈悲為懷的人除非成為教主、哲人普渡眾生,否則只能清貧樂道,冷眼看世間的變遷。
  香港時間11月28日週四的家庭龍蝦晚餐與美國的感恩節重疊,是一生以來的偶遇。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