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130815四陰:《Emperor》「終戰」有功,侵華無責?

    今天是日本二戰投降68週年。安倍政府為免西方反對其修憲建軍,藉原爆日反覆強調本身是唯一遭受原爆的國家,言下之意,日本是二戰受害者而非東亞當年的禍首。
    上週五原子彈下長崎68週年那天,我特地看了美日去年合拍的《Emperor》。觀前已心裡有數。不料,其開脫天皇裕仁戰爭罪責的能力比想像中更強。西方尤其是美國觀眾八成會相信,裕仁是在生死關頭上制止殺戮,挽回日、美大量生命的明君。
    劇情有真人為本。日本投降,Douglas MacArthur(麥克阿瑟)率領美軍進駐後,首要制訂戰犯名單上呈華盛頓。美國人視四年前珍珠港遇襲為國恥,誓要嚴懲日本,無意豁免裕仁。
    但麥帥長時間在東亞服役,戰後以蘇聯為區內的主要敵人,有意扶植日本以反制,若此就不能「處理」他們在地上的「神」。
    奉命徹查裕仁有否發動戰爭的麥帥副手Bonner Fellers是美軍裡的日本通,對於在美國讀大學時不辭而別的日本愛侶情深一片,隨軍進駐後,邊追查戰犯,邊暗訪女友的下落。
    片子用這段《蝴蝶夫人》情為戰犯調查作點綴。Fellers逐一拜訪裕仁的重臣。但不說可知,誰也不會「出賣」天皇,說裕仁下令進軍。
   反過來,在Fellers不可能反證的情況下,有內廷重臣對其大爆最高機密,為裕仁提供了一個難以否定的有利說法:
   日本宣布投降前夕的1945814日深夜,裕仁召集御前會議。見主戰與主和的重臣仍然爭持不下,裕仁朗誦他祖父寫的一首詩後離座,留下兩派繼續爭吵。不料翌日中午,重臣未獲通知之下,裕仁首次對全國廣播,宣布投降。主戰派措手不及,但「天」命難違,只好垂手就擒。
據上述爆料者說,裕仁主持最後的會議前就已擬就《終戰詔書》,只不過不說,而是借祖父的詩來暗喻以民為重、間接預告投降。
    Fellers聽後深感震動,最終上報麥帥:沒有證據說裕仁主戰,跡象反而是裕仁制止了日人最後的亡命,日本固得免生靈塗炭,美軍也得免無謂的犧牲。反過來,日人視天皇為「神」,論罪的話,不論群起自殺還是造反,都不利美國在日推動非戰體系的改革。
   這個結論正中麥帥下懷,立即上報華盛頓。裕仁雖被撤去神的光環,但繼續扮演日人精神領袖的角色,看著國家復蘇,進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直到天年。
   問題是:日皇重臣所述的宮廷內情,除非請裕仁當面對質,否則其他內臣只會附和,而不會反證。聽者是否接納,最終視乎個人內心預設的立場。這不是法治,而且權衡。
   有趣的是:蘇聯間接救了裕仁,天皇不能倒也正是《Too big to fail》的實例。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崔先生,你好。不用看細節,美國戰勝後給大家看的所謂真相,一定附合當時的政治需要。同樣現在美日聯合製作的電影,也希望給大家看的所謂真相,來配合現在的政治需要。
雖然說不需對這些太認真,但不是說perception is reality,軟銷還是有他的影響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