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130819一陰:《狂舞》看長遠

   Hip Hop(街舞/霹靂舞)《狂舞派》在美國舞蹈片經典《Flashdance》30周年推出或純屬巧合。作為本地小眾創意,獲傳媒力捧。但觀眾預期升高、少了驚喜後,以滿溢的標準看待半杯水,反突出了劇情單薄、細節粗疏和演技幼嫩的弱點。勁舞率性的女主角顏卓靈Cherry有前途,但導演黃修平有待磨練
   港人受「唯物」觀和高樓價裹挾,學歷、就業競爭大,活動空間少,很難發展非主流的興趣。但本片說明,在鋼筋森林的角落、主流意識的陰影裡,仍然潛藏著意想不到的次文化,像擠破石縫的樹根孤芳自賞。社會應盡可能為小眾的才能保留一些土壤,藉多元來增加成長的因素、分散風險
   本片本來可提醒年輕人,勿被建制預設的學業和就業路子牽著鼻子走,惜過分賣弄舞蹈和漫畫化的影像內涵不足,只怕風潮過後就過氣
   誠然,《Flashdance》當年風靡也令影評家大跌眼鏡,其後更影響了不少荷里活製作,但表達純熟。《狂舞派》嫌生硬。由頭到尾只見大學生在戶外練舞、耍太極,甚至未見其上堂遊雲構思招式、練功後在圖書館睡覺。狂舞派若只有課外而無課業,何不直接讀演藝?
   作為補充,社會應提醒熱心的小眾:嗜好在人的一生中往往是階段性的,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嗜好,又或者須因應身體、家庭、生活方式的變化而有所調整。
   說到底,在人生任何一個時期裡,嗜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份量更遠不及家庭、親友、人際關係……。而一生八十年,眼前嗜好可能只是一段過場的配樂,短期的「型」不足以照亮長遠的人生。
   正如《狂舞派》熱衷於追求自主、自我表達,不隨波逐流,嗜好值得珍貴的是追求至境的堅持,形成我們處事的態度。
    再說,Hip Hop在紐約崛起將近40年後,風潮已過。我們現在來學,即使跳得比美國的黑仔更型,也談不上原創。美國當年的街舞偶像,如今每天一張開眼,還是只想到跳舞,勁度不減當年?
    追求興趣至誠可嘉,但嗜好應隨歲月昇華。今天狂舞追求至「型」的精神,希望20年後能成為追求更高理想的基礎,而不僅是營營役役。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崔先生,你好. 我看狂舞派時導演和部分演員在完場後出場與觀眾交流.我問台上的演員是否也如戲中女主角般一起床便想著跳舞,成車時又想著跳舞....女主角說沒有, 但也有演員說會這樣的,所以連早前的工作也幹不下去.
如崔先生說,不論在個人或社會層面, 這種興趣如何能和長遠計劃結合也是個人和政府一個很大的課題. 政府現在對這些文化活動是有資助的,但當然覆蓋面有限. 很希望電影的成功能為這群熱愛跳舞的年青人帶來更多自食其力的機會.

匿名 提到...

一些動態活動令人分泌多巴胺上癮, 例如老人家每天晨運, 他們知道晨運只是自己生活一部分. 年輕人跳舞上癮, 他們有些以為也是別人生活一部分(即大有人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