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130915日晴陰:「我不是好戲」

   現正放映的《我不是拉登》(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只有一點好處:片名道盡了九一一後,講恐怖活動的人文片(相對於《Zero Dark Thirty》這類戰爭片)千篇一律的結論:我們美國人並不歧視穆斯林。因為,所謂的恐怖份子很多都是「reluctant/無奈」之下被捲入的普通人,用耶穌的話說,「他們所作的,他們不知道。」
   以往的主人公主要是中東的雙失青年,絕望之下綑上炸彈當「烈士」,為家人換點「撫恤金」,同時把自己送上天堂,盡享《可蘭經》應許的富貴和處女。
   這次換成人上人,出身巴基斯坦望族,全球頂尖大學普林斯頓的優才,不到30歲就成為華爾街名企合夥人。惜碰上九一一,留鬚加上姓Khan,回美時被脫光通櫃,當街被扔上警車扣押。
   American dream化作American nightmare後,方知自己的出身決定了命運,毅然返國教大學,藉身教戳穿美國的「虛偽」同時結交激進勢力。學生爭相追隨,師徒以茶室為基地,將思想付諸實踐。
   此時,一位在當地任教的美國教授被綁,疑係青年導師的徒弟所為。CIA邊準備出動武裝,邊透過當地的美國記者,勸對方放人。全片基本上是記者與教授的語言交鋒,以及九一一未發生前,主人公在美如魚得水的回顧。教授用美國對己的不公來說明,伊斯蘭世界抗爭有理。但對觀眾來說,雙方的陳述都是不看可知的濫調。
   最後證實,綁架者並未殺錯良民,被綁者真的是CIA臥底。
   大結局不論,美國人慣用絕對的角度看待「歧視」,令現實中真正有代表性的歧視反而更難解決。九一一是世紀災難,美國遇襲後初期杯弓蛇影,針對非我族類在所難免。
   華爾街精英因為受辱轉而支持恐怖活動,像是出身和性格使然,在穆斯林裡應絕無僅有,否則西歐各國的穆斯林早就「星火燎原」。現實中,當社會心理異常敏感時,只能幫助國人儘快消除恐懼,對待穆斯林回復平常心。
   此片只有一點值得看:開場頭三五分鐘,有兩位中年男士坐在夜店裡彈唱似帶宗教色彩的音樂。音調帶神秘感,但令人舒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