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9日 星期日

130928日陰:《My Tuesdays with Morrie》法國平民版

   大鼻子影帝Gerard Depardieu主演的《La tête en friche》(My Afternoons With Margueritte)是美國暢銷書/電影《My Tuesdays with Morrie》的法國平民版。同樣講年輕人得益於與高齡智者的深談,感恩緬懷,但由博士教授改為半文盲
   主人公隨單身母親成長,自小肥胖愚鈍,在校受奚落,在家被責打。但本性善良,並未淪為受虐逆反的美式問題青少年。
   成年後只有小學程度,在公園偶遇飽讀詩書的老太太,聆聽後者為他朗讀諾貝爾獎得主Albert Camus(卡繆)1947年的《La Peste》(鼠疫)等名著後,大受啓發。兩人建立了母子般的情誼。
   Depardieu演得好,最後長途跋涉去廉價的養老院搶走95高齡的恩人,讓她過好最後那幾年。但相對濃烈的美國勵志片,點到即止,可見法美民族之別。法國人重思考,美國人重表達,覺得凡事非講清楚不可,以免為奸人的hidden agenda所害。
   這種美式思維讓人覺得光明正大,我們也納為核心價值。傳統的中式默契不再是美德而是黑箱作業後,社會上的猜忌爭吵多過解決問題。
   *本片的勵志若在法國有可能發生,則《順其自然》純屬日式和諧夢,只求為社會打氣,北歐怕也做不到。
   一對年近退休的夫婦利用自家豪宅空出來的地方開辦簡餐廳,追求第二人生,不料變成了德蘭修女。請進來包食包住的三個員工都是離家出走的青少年,在東主處不但享有自己家裡得不到的溫暖,更獲超好心、處事圓滑的男主人憑藉其社會地位引薦,逐一得圓受家人壓抑的理想,令青年的父母或丈夫明白自己忽視家人的需要,有愧於粗暴的強制。三個年輕人最終鳥倦知還,三個家庭破鏡重圓。
    若此,日本只要在全國各地徵求千百個這類私營「善堂」,青少年出走的問題都迎刃而解,公私經營的收容場所可以關門。
    我看了頭幾集後,在博文裡嗤之以鼻。但繼續看下去後,明知道最終必皆大歡喜,但表達誠懇,男主人和三個年輕人裡的宅男演得好,逐漸產生了憧憬,願意做個開心的夢。你可以說,此劇是針對社會現實的勸化劑(或者馬克思說的麻醉劑)。
   或因收視欠佳,此劇虎頭蛇尾。全部11集,三個年輕人與家人的死結,頭7-8毫無進展;但到了最後2集,突然在同一時間內完滿解決,擺明趕收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