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1日 星期二

140121二陰暖:就大報換總事申報利益

   今年政改/佔中加上六四25週年。知識報此時來換老總,觸動新聞人的神經,反對聲浪排山倒海。但我的新聞觀沒有那樣先進,昨才趁趕工間歇草了一文,但忙中未申報利益。
   該報被指「幕後黑手」的高層是我在《壹週刊》創刊期間的同事;被視為「狼來了」的新老總是我在壹仔之前任職的《亞洲週刊》期間同事。
   但工種有別,當年做同事時就很少交集,別後的「見面」只限於見報。
  「黑手」當時是記者頭,社會線路很廣。但我慣坐案頭,再者不管港聞。在新聞流程上,記者和編輯分處上下游,工作場合一在室外一在室內,上下班的時空都不同。我與這位同事當時主要在編輯會議上見。但各管各的,很少交叉。
   「狼」更最多打過照面。這位先生是老總去大馬聘請的當地人,在KL生活、上班。在電腦前時代,與老總靠長途電話和傳真聯繫。我們在港的編輯只是sub他傳來的手稿。外地的記者大概一年半載來港編輯部述職一次,由老總帶著他巡迴與各同事打招呼。可能因此hi過。
   這次他的大名見報,我起初沒有印象。後來看他在《亞》刊的年期,方知同過事。
   我怕講傳媒行內事,因為知道自己說不清。媒體一則涉及公眾利益,帶有意識形態,左vs右、上vs下差天同地(除非要開飯,我猜没有人每天看完《蘋果》和《文匯》,又或者《明報》和《東方》)。
    二則「文人」主導。但新聞不論文字影音,難以量化優劣,往往主觀取決。就如我昨天說,香港兩位報界icons,要問誰的筆更健、立論更精闢,先看你的價值觀,次看文字口味,並無公認的答案。行內的偏好,我尊重但遠離。最怕愈辯愈不明,像藝人fans那樣糾黨結派與對手鬥。
   我關不關心本行?關心!只不過不是務虛的課題。我希望亞視不成功就成仁,希望港視爲市民提供公允的選擇,希望很快就有第二個非華裔的粵語記者,希望英文媒體多反映「人」情,讓「鬼」也能融入人間,希望港產片勿只識玩警匪鬥法,希望到處有免費Wi-Fi,希望社會媒體更有內涵,希望IT方便長者,……
   在報上寫了近十年傳媒。但停寫幾年後,已不記得最後何時見報。昨趁海外家人回港前,去長期光顧的古董店理髮,難得拜讀幾年前每週寫的《都市日報》。獨家頭條是根正苗紅的局長座駕在中環禁區亂泊,阻住巴士上落。在大事頻發的今天只是「雞毛蒜皮」。但手機時代影像確鑿,切合民情,總算eye-catchingWish them wel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