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140604三晴:新儒家史觀救不了中國

    謝謝網友留言。
    前天節錄兩文講中日對比,純屬偶然。看到鳳凰網上不署名日本留學生用阿Q式形象批中國人的文字後,想起新華網的一文,於是同日上博以借他山之石。
    魯迅筆下的阿Q至今最能表達國人的缺點。但蟑螂告訴我們阿Q也可能是四大古文明裡,唯中華文明得免中斷的原因。地球上最古老的這種爬蟲無力禦敵,但韌力舉世無匹。幾乎在任何環境下都能生存繁殖(粵人炸來吃的「龍虱」就是水裡的變種)。
   節錄新華網文是因為前一半的日本社會小鏡發人深省。作者我沒聽說過。後一半的中國史觀,節錄時就不太同意,但覺得有助思考。
   上博後才想到,作者是信奉錢穆的新儒家,認為漢人皇朝主要是好的,藉科舉選賢與能,皇帝靠讀書人治國,最後被西方凌辱純粹是滿人敗家。證諸中共近年在全球開辦孔子學院,官網發此文一在尊儒,眼見道德淪喪、黨員爛透,想借儒家來挽救被自己摧毀的傳統;二在借作者口中阻撓改革的滿人來暗示今天黨員、官商等利益集團.....為習近平造勢。
   網友批得對。作者的唯「胡」敗家論是「胡」說。漢人的帝制雖不無可取,但絕非作者說得那樣好。自漢朝算起,英君賢臣肯定少過昏君暴君、貪官庸才。 
   科舉本有助選才。但自漢起,為了維護皇權,選拔的標準被董仲舒定於儒家一尊,其他思想都被排除。同時閹割了孔子本來文武並重、虛實並舉的儒家教育儒者的六種修養「六藝」裡,樂、射、御、數四種「實學」被踢走,只剩下不及物的禮與書。治學考拔也日趨形式:日常死背儒經,策論時硬套,最後退化為格式既定的儒八股。今天的黨八股可說是科舉流弊的延續。
   由於文武分家、揚文抑武,文人治國,武者只是保鏢,世人自然只知讀書,重文的結果是務虛。既然「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有志者看不起武者,更不屑於農工商
   中國人口歷來全球最多。但佔九成的農民純屬「不可使知之」的愚民,發明者只是營營役役的工匠(技術員),創富的商販更是斤斤計較的小人甚至奸商。99%的人都只能聽命於1%熟讀經書,但不屑於實務的文人,國家怎不脫離現實?直至今天,國人教育後代的榜樣是良臣、墨客,而不是四大發明家。
   中國唐朝時,日人特佩服,一度照搬。但很快就放棄。此後自行其是,很少學中國。不引入科舉和文武並重,相信是唐朝後那千多年,中越走越遠的原因。
   日人不搞科舉的原因我忘了,尚武則很易理解。除了是自衛擴張的根本,毛澤東所謂「槍桿子出政權」,同樣重要的是:文虛但武實。我以前寫專欄也好像提到過,武士打輸了,輕則傷殘重則沒命,故要堅忍專注,精益求精,馬虎不得。但文鬥不傷身,可以天花龍鳳、靠關係、玩計謀輸了還可以阿Q。因此武人實際,不像文人多大話。
  國人由於長期的偏見,一聽習武就想到「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張飛、魯智深。其實,日本武士從小文武兼學,武以孔子的禮樂書數為本,並非只練招式,更接近中國所謂的「儒將」。尚武當然有其弊:日本國土只是中國一個零頭,但常年有幾十個軍閥割據混戰。但好在不空論,不亂拋,不自我陶醉。
    因此1853年,美艦「黑船」(Black Ship)開到東京(江戶)逼開關,武士起初死命抗拒、維護傳統。但對方一發炮示威,日人就明白,自己一炮就成灰。眼前保命護家要緊,於是反過來迎接洋人上岸,對所帶來的兵器照單全收,立刻學造。向葡萄牙人買來火槍兩年,就能批量生產,供大小軍閥訂購。我們呢?見了洋科技,先是不屑繼而懷疑。即便證實有用,對其名實也要反覆推敲,看是否有損祖宗教誨、配得起我的五千年文明。
   因此,日本在大約40年(1853-95)內,軍閥就被美艦逼得還權天皇,完成翻天覆地的明治維新,進而對外擴張,在甲午戰爭中大敗中國。我們由1841年鴉片戰爭慘敗割地賠款到1911年滿清覆滅,帝制告終,反覆了70年還改不成。
   進入民國後到敗走台灣那頭40年,所謂改革也都虛有其表。中共主政65年,前一半是暴政。後一半算是返土歸真,但只改經濟。我不相信政制壓倒一切。但政治長期嚴酷,經濟開放到某種程度,與政治的矛盾足以動搖國本。
   現只不過西方經濟疲弱,需要人民幣救命,放鬆對華的壓力。但中國經濟也在放緩,強勢還能維持多久?
   今天是「六四」25周年。中共平反的問題上還能拖多久?

2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今日有人訪問陳茂波,他說自己在五年前有關六四的言論「十分清楚」、「不作補充」。

鄙人翻查資料,原來陳某曾引述崔先生的言論,表達自己的觀點。

AD罵他「拒絕再表態」,但鄙人認為,陳某身為一個中共轄下地區的局長,竟然沒有收回那言論或說相反的東西,已經是十分強烈的表態。

延伸閱讀:
1. ST: 陳茂波對六四事件沒補充
2. AD: 陳茂波拒再就六四表態
3. 陳茂波發言全文 (附張炳良之發言)

匿名 提到...

"而學運的旗手也高估了自己,雙方不但僵持不下,還層層加碼,升高對峙,結果引發慘劇。"
經426社論把學運定性為動亂, 試問學生那會甘心息怒返回學校被人指為為動亂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