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141124一晴:《深夜食堂》-日式psycho therapy, v.2

   見安倍夜郎的漫畫《深夜食堂》(06年底起連載)中譯在書店很搶眼,年前上網看電視版。但所講的小故事淡如水,只看了幾集。
   最近試看第三季.第五集頗感人,愛上默默旁觀看透世情,在關鍵時刻拋出金句,為熟客排憂解煩的食堂老闆(小林薰飾)和主題曲。見每集只是25分鐘,於是回過頭來看完第二、三季合共十幾集。(暫未看到第一季)
   新宿一間半夜12-7,百呎開外,老闆唱獨角戲,只供一種熟食,但食客想吃的家常菜可即做的的食肆裡,每一集是食客邊吃邊道出的一個人間故事。主角雖然是老闆,但對食客訴說的悲歡離合大都只聽不講,看神情方知其關切。經老闆和熟客的關懷,故事主人的鬱結最後以輕喜劇終結。
   看完十多集後,我只愛其中兩集,但仍讚賞其苦心和創意。這其實是美劇《Cheers》的日本勵志版,或者中國《茶館》的非政治版。陋巷裡不起眼的食堂實乃日式·psycho clinic,老闆就是shrink。但日式therapy不是老闆與食客由頭講到尾,由老闆斷症,而是食客呻十句,老闆偶回一句,食客自行回味作結。“深夜”則相信是暗示,東京每晚地鐵停駛後仍在外流連的男女多這類鬱結。
   至於說食,主要是熟客偏愛的食物,尤其是家鄉料理,特來請老闆製作以求慰藉。香港沒有地理spread,港人以港為家,不談祖居,下意識地與大陸割切。但日人緬懷出身成長的鄉鎮,來到東京後每感失落,就尋找家鄉風味,相當於港人在外想找中餐館飲奶茶食雲吞面。劇集就以熟客特地來店要老闆做家鄉菜為引子,帶出事主的故事。
   日人愛以小事來訴說人間世。港人以物質論成敗,看眼前實利。既然過去的已成事實,遠過可見的將來鞭長莫及,想過去憂將來還不如抓緊時間賺錢。我們若有《深夜食堂》,也只是夜生活業者和享樂之地,不會是感情的交流。

141126補遺
兩個setting限制了劇情的可信度:
   1. 限於地鐵每晚停駛後還未回家的食客。東京面積大,的士貴,這些食客主要是蒲通宵的極少數。但我最愛的一集裡,有小學老師苦於感情,不止一次來訴說。老師通頂,一大早怎上課?萬一在校內傳開,學生還會聽你的?
  2. 食客圍吧台而坐,約只有10個位,任何人講一句話都預左同全體食、友“分享”。日人或不若港人重私隱、性開放得多,但單身靚女邊食邊說,“是啊,我與同來的小同事睡過一晚,那又怎麼樣?”其他男客豎起耳朵看著她。日本有這樣豪邁的女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