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141128五凌晨:看戲想起紐約華埠

   午夜夢迴,起來上博。
   昨起床有點咳,下午加劇。決全天留家看戲。
   前年以靚女長澤正美為賣點的輕喜劇《戀上春樹》(日原名“哪啊哪啊神去村”),山景怡情,但太煽情, ***。
   除了美艷不亞青春時的Sophie Marceau,今年的法國片《Une Rencontre》(直譯“一次邂逅”)最大的驚喜是結局超純情。但節奏慢, ***。
   荷里活87年把《羅密歐朱麗葉》搬到紐約一街之隔的華埠與小意大利。《China Girl》(中譯“火龍年代”)裡,隔街熱戀的意裔少男與華裔少女因為兩族幫派惡鬥而殉情。
   雖說橋唔怕舊,至怕唔受,但此片排布極爛,若非重溫自己30年前編中文報所在的環境,我絕對看不完。*。
   那是我披星帶月前後有三年的地方。清晨五點到報館,下午兩三點才走,一周六天,回家路上還要大半個鐘頭。
   但報館不在華埠,而在華埠以北,跨過東西走向大街Canal的小意大利。先是在Broom街的《北美日報》,接著轉到兩三個街口外Mercer街的《華僑日報》。只有上下班途中或買菜購物才會往南越過Canal街,進入傳統的華埠地段。
   以當時編報所知,與片子所說不同,80年代上半葉,華幫與意幫的衝突並不明顯,起碼未至於見報。真正的衝突在於華裔幫派之間。每隔幾個月,總有一次華幫開槍互轟的頭條。最嚴重的一次在East Broadway街的一間食肆,一次過射殺三、四人。
    當時華埠最有勢力的“七叔”是台山老華僑。現在回想,80年代上半葉華幫自相殘殺,相信是因為中國79年起開放,粵閩移民湧到紐約,搶原屬台山華僑的地盤。
   俗稱「福青幫」的閩籍後生尤其凶狠。歷經文革的殘酷、數十年的赤貧,一旦來到花花世界,求生求財不擇手段。膽正命平,有些甚至可能受過軍訓。傳統的老華僑根本不是對手。港不也有「大圈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