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180301四近午23°C 80%:預算案無奢望

   香港的長遠長者睇唔到,故通常只望派錢。昨在外所見的基層確有此反應。慣反的民調醒目,預算案昨一公佈就鬧其得分十年新低。
   年逾七旬,我自然也不敢奢望。但上要安老,只望減輕負擔。
   自己作爲中產,祈求公共醫療略為紓緩人口壓力,縮短輪候。希望這次為醫療加料有助。但一日不大幅縮小私營收費十幾至幾十倍於公營的差距,公營怕都會逼爆。這項百年茶垢即便能解決,怕要50年。等今天的小學生去頭痛吧。
   此外盼自己有百萬現金,用年中開辦的公共年金換取每月幾千,個人最低消費無憂。
   至於生果金三糧、差餉寬減,我隨眾就是了,多謝。
   於我最冇用的是長者醫療券多一千。記得唯第一年用完二千配眼鏡,自己還要貼。其後每年只用幾百元洗牙。因爲,長者通常要睇慢性專科,但私營的專科絕少收醫療券,只有屋邨的平民醫生肯用。月來心的部位隱痛,就無法用醫療券scan血管。
   講回預算案,出於職業習慣,為反建制想了句比AD更有力的標題:〈千四億盈餘 討好中央 收買中產 涼薄基層 港滙7.83十年新低 港股插水〉。至於捧場的話,看建制報吧!

   老母入「院」昨滿四個月。去看她,第一次幾無認知障礙。以往去,工作人員逗她問「佢係邊個呀?」答案慣例是:大佬、細佬、阿爸...。老母以為自己十八二十,我係長輩。後來聽說,很多八九十的婆婆都以爲自己十八二十。不知道此年紀的公公是否也以爲自己青春少艾?
   老母昨更第一次主動與我聊天。雖慣例像留聲機,講來講去都是那幾句,但講足半個鐘,成個安老院都聽到。
   話題更是社會歷史!當然是她還在福建的小學初中年代。內容很簡單:福建人當時十有九去菲律賓(我現在明白了:菲律賓戰前是美國殖民地、亞洲的金山,引來福建農民)。但出外打工收入微薄,幾年才回鄉一次,累妻子守生寡。老母強調,有家世的女人才不必嫁放洋打工的,相信是指自己這個階層。
   老母不知道,我在美國華埠做新聞,怎會不明migrant worker的世界性問題。今天的菲律賓老公不也一年只抱一次出外打工的老婆?不同的是,菲律賓早期被西班牙殖民,據說男人靠老婆打工養,自己行行企企,仔女交俾家裏的女人。但中國鄉下的女人務農育兒護老一腳踢,可能辛苦過放洋的老公。
    中菲的這種文化差異,用老母的價值觀說,福建(女)人好「蠢」!但反過來,老母唔「蠢」,因此一生幾從未工作,大部分時間也不做家務。只不過她的聰明少了最重要的環節:唔識揀有錢嘅老公,做唔到少奶。又唔好彩個仔唔生性,否則就唔使捱到今日,至少可住私樓請工人。

   又一年了。從老母的今天想到自己十年後,即使end up像老母,也要好好的活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