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180511五凌晨23°C 91%:由馬老想起馬華

   馬來西亞61年連續執政黨的前領袖、長達22年的前總理Mahathir(馬哈蒂爾),昨反過來以反對派領袖身份再當選,進而以92高齡成爲全球最年長的普選政府首腦。
   純以新聞看,我會問:
   1.執政黨61年來首次敗選,選民到底是不再愛執政黨還是說愛馬老個人?
   2.馬老由執政黨領袖變成反對派領袖,到底是執政黨變質還是他變質?
   3.全球化下治國真的只是烹小鮮?大馬雖然行英式議會制,可視乎需要隨時大選,但選民真的不擔心日理萬機有礙92歲長者的健康,反過來影響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4.以92的高齡,制訂政策時能看幾年?外國的持分者能作幾年打算?舉個例,大型建設、國際協議由商議到功成動輒五六年,Mahathir看得到?外國願與他商討?
   5.都說大數據鉅細無遺,社會無所遁形。但繼英國脫歐公投、美國總統大選結果與民調相反,大馬大選再爆大冷。到底是科學上高估了大數據,還是說人們學會防禦,不說真話,民調還有意義?
   早期編過兩年馬老的新聞。當時任職的雙語週刊,有一半同事是西方人,把他看作僅次於李光耀的東方威權。的確,馬老領導的政團,尤其是其中作爲主力的馬來人黨「巫統」,逢選必贏,不合兩黨輪換的西方正確性。
   西方記者不屑,馬老也一如李光耀,嚴詞回敬。西媒遂慣性與他口水戰,反而少講大馬的實質。不怕說,我編完新聞,對大馬也不甚了了。
   但我與大馬的華人其實有點緣。在美讀書時,與馬華同學很熟。PE、KH...粵語、華語(港台謂之國語)至少會講一種,爲人真誠,很容易傾。記得他們合租一個單位,有一次煮馬來餐招待我們幾個香港仔,入門處貼一張馬來文紙條”Selamat Dadang”(歡迎)。
   這幾個同學都來自大馬華人最多的省份,很愛家鄉,博士畢業後幾乎都回歸,不像台港生(當時大陸還在文革,未放人出來),十有九「學留」。
   我回港後,有一天閱報得知其中一位馬華同學回原籍做了省長。我好奇,特地去自由行。坐的士去酒店時,路經一間像港督府的英式大宅,四周是大片草地。司機介紹說,那是Governor Mansion(or House)。
   當時那位同學在任,應該就是大宅的主人。我沒有作聲,更不會去打擾人家。後來編週刊時,在稿件裏還見過他的名字。現應已退休,除非他有馬老的tenacity。但大馬華人只佔三分一,政治上機會不多。
   後來在美在港編新聞,都有馬華同事。在美的L加入報館時,我曾幫忙招聘,上班時的座位與我伸手可及。他後來留在紐約,每次經港回馬,我們都會見面。惜英年早逝。
   至於在港的同事P,除了工作,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港不止一次被查身份證。我心裏明白,用美國話說是歧視,用中國話說是以貌取人。同事並非其貌不揚,而是衣著樸素、髮腳較長,大概是馬華式的老實,加上主要講華語(普通話)。
   時爲1980年代後期,警方緊張,大概怕大圈仔。聽P訴委屈,我笑說,我深夜與他坐同一條線的小巴回家,但從未被截查。並非看似有錢有型,而是不起眼,粵語冇口音,睇都冇料到。
   希望我的馬華朋友活得開心。
   有機會再去一次大馬,好好看看。

沒有留言: